本地专栏 |
 |
|
 |
人大专栏 |
|
 |
政协专栏 |
|
 |
法治扬中 |
|
 |
扬中人医 |
|
 |
党员承诺 |
|
 |
党建工作 |
|
 |
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 |
|
|
 |
|
|
 |
人大专栏 |
|
|
|
扎根基层卫生事业 践行人大代表职责 |
——记市人大代表、西来桥卫生院副院长黄莉 |
|
2020-01-02 |
|
早晨刚上班,西来桥卫生院中医门诊已经挤满了人,尽管病人很多,但副院长黄莉耐心问诊并为病人治疗,半小时不到,诊室的病床就已经满了。
“黄医生总是笑眯眯的,有时候病人着急态度不好,她从不计较,特别有耐心。”“以前针灸要去城里,黄医生来了以后不用跑那么远了,她待人和善,医术又好,我们都很信任她。”……病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他们肯定的话语勾勒出黄莉耐心、亲和、稳重的形象,事实也正是如此。
2004年,黄莉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西来桥卫生院工作,一待就是15年。由于家住三茅,她很早就要起床,每天往返于西来桥和三茅,虽路途较远,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迟到早退。这些年,她扎根基层,早已跟病人们结下深厚的情谊,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每日的忙碌也成了她的习惯。
“过去老百姓看中医都要去别的乡镇,或者去市区,就诊费用都比较高,现在西来桥老百姓不需要来回奔波了,在西来桥卫生院就能找到中医,这为百姓看病提供了方便。”黄莉说。正是因为大家的信任,来找她看病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加之她潜心研究中医,不断精进医术,精湛的针灸医术在西来桥周边地区也是小有名气。原先,西来桥卫生院中医科只有一个小诊室和2张病床,现在的中医科已经有了2间病房,除了推拿、针灸、拔罐等医疗项目,三伏贴、耳穴埋籽、中药定向导入理疗仪等新项目和新仪器也引进并使用。西来桥卫生院中医科在黄莉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中医特色。
2012年,黄莉当选为人大代表,尽管工作繁忙,但是她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人大活动。因为工作的原因,黄莉与老百姓接触十分紧密,所以她也更加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也注意收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而撰写建议,如“关于加强公交车智能化建设”的建议,曾被评为优秀代表建议。
身着白大褂,心系老百姓。从医生到人大代表,她把自己作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及时反映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
在与病人交流以及下基层开展卫生工作服务时,黄莉得知农村的秸秆利用率不高,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秸秆的去处还是问题,因此,黄莉提出“加强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听到老百姓抱怨农村道路养护不到位,有些道路破损狭窄,十分难走,黄莉考虑到老百姓的出行安全和道路通畅,便提出了“加强乡村道路养护”的建议。
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多年,黄莉也经常参与农村老年人体检工作,根据国家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才能参加免费体检,她发现60岁至65岁有体检空档期,而在这5年里,有部分老人不重视自身健康情况,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黄莉提出“将农村老年人体检下延年龄段”的建议。以前,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去我市人医的慢性病门诊开药,对于乡镇居民来说不方便,黄莉提出“医疗保险中关于慢病门诊”的建议,建议在乡镇卫生院设立慢性病门诊,现在乡镇居民已经可以在乡镇卫生院的慢性病门诊买药。
“医生心系患者,人大代表则心系民生。无论是医生还是人大代表,都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黄莉说,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群众困难和诉求,医院、诊室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是她的代表履职平台。
近年来,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可谓“十面埋伏”,各种套路让老年人眼花缭乱,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不乏有老年人向黄莉诉说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黄莉想为老年人发声,今年,她将提出“关于规范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建议。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感到自己的责任更重,是压力更是动力。”黄莉说,她会更加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充分反映民意,当好群众代言人,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大代表,践行承诺,不负重托。
□陈怡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