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从硬件到软件,尽所能为老人生活考虑周到,新扬社区老年关爱之家打造老年人的“幸福之家”—— |
让养老变“享老” |
|
2019-08-28 |
|
“今天去看电影么?还是晚点去顶楼健个身?”近日,虽然外面艳阳高照,可新扬社区老年关爱之家四楼的楼道里,几位“老伙伴”吹着习习凉风,正在唠嗑。
今年6月10日,位于新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楼内的老年关爱之家正式投入使用,四至六楼共120张床位可供老人居住。“从硬件到软件,我们尽自己所能为老人生活考虑周到。”老年关爱之家负责人王纪龙一边介绍,一边打开电梯,“你看这电梯也比平常的略大一点,方便那些坐轮椅的老人进出。”两人或三人一个房间,干净的房间、整洁的床铺,每个房间配备有独立的厕所,记者观察到,除了有单独的淋浴房,对于坐轮椅的老人,厕所里还放置了可以坐着洗澡的凳子,悬挂整齐的毛巾、马桶旁的扶手、走廊里的实时监控、床头的呼唤铃,一些细节之处尽显精心考虑。
“住在这里既舒服又舒心,王纪龙夫妇对我们老人家很热情的,一直吃得好住得好,每天早上豆浆、牛奶、包子、鸡蛋任我们选,牙口不好的老人还能吃上蒸蛋,中午更是三菜一汤。今年六月份我们的养老院搬迁来这里后,条件更好了,还增加了不少健身、康复设备和娱乐活动,看看电影听听戏曲,在家哪有这种好日子哦。”六年前头部受了重伤的郭桂根,行动不便加上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至今辗转过3个敬老院,最终,他在王纪龙的养老院安定了下来。
郭桂根口中原来的养老院,就是王纪龙夫妇的家。11年前,由于自己的姨妈没有人照顾,王纪龙夫妇俩决定干脆开办个养老院,让更多没人照顾的老人们有个好去处。如今,养老院里的老人从当初的7、8人到现在的33人,老人们不愿意离开这里,家属们更是放心把老人交给王纪龙夫妇俩。
这里好不好,住在这里的老人家最有发言权。84岁的陈太庆老人曾在别处两个养老院住过,来到新扬社区老年关爱之家后,因为自身脾气不太好总跟别的老人吵架,无奈之下王纪龙夫妇只能劝说其子女将他送去别的养老院。“没想到6个月后他又让子女把他给送回来了,说还要住在这里,还跟我们保证愿意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你别说,来了以后性情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变。”王纪龙觉得,老人和孩子一样可爱,谁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心里有数。
住在这里最久的郭领娣老人,在王纪龙开办养老院的第一年她就过来了,郭奶奶下半身瘫痪还患有糖尿病,2012年因为食道癌动过手术,谁曾想上个月又复发了,住院的50天里,王纪龙夫妇不但先给老人垫付了医药费,更是每天中午为老人送去鱼汤、骨头汤。“这个事我们经常来看老人的子女都知道,说句真心话,他们对老人真的是比我们儿女做的都到位。”几乎每天都来看望母亲的徐贤荣向记者夸赞道。
11年来,王纪龙夫妇与老人们同吃同住,没有假期和娱乐活动,甚至春节连拜年都没有时间,一心扑在养老院。“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晚上是睡过实觉的,每隔一两个小时我们和护理人员就要起床检查一下老人们的情况,看看空调温度怎么样、被子有没有盖好。”王纪龙的老婆陈书兰笑着说,既然家人把老人送到我们这里,就是对我们的信任,照顾好老人的起居是最基本的。
在王纪龙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很多老人家属送来的锦旗,“住在我们这的老人,几乎都要等到断气前一个小时才舍得离开这里,这些锦旗都是老人去世后家属送来的。”老人虽然离开了,但我们和他们的子女仍然像亲人一样来往。
如今,王纪龙夫妇的年龄也日益增长,让他们深感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除了收获老人们的赞赏和子女们的认可外,一对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乐于接手养老院的事宜并且对老人们照顾有加。“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我希望老人们来到我们的养老院不只是养老,更是享受老年生活,希望等到我们自己年纪大了,也能够遇到这样真心对待我们的人。”王纪龙夫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朱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