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参观“问症” 现场“把脉” |
施正荣回扬为家乡企业“出谋划策” |
|
2019-06-17 |
|
本报讯 日前,扬中籍科学家施正荣博士回扬,走访了我市中环集团、宝航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现场参观“问症”、会议座谈“把脉”。两家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高管与施正荣面对面,酝酿下一步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调整和走向。
施正荣博士走访的中环集团是我市一家电气企业,桥架、母线开关柜是这家企业的主打产品,产业规模不大,是全市诸多中小型电气公司的典型代表。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供销员的勤奋,企业稳中有涨。但随着市场的透明化进一步加深、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在新市场的开拓中遇到了难题。借着原先的市场基础,企业想在光伏上作文章,但在“突围”中,遇到了技术层面、市场开发上等诸多的问题。
“自己寻找配套合作的蓝海,避免竞争‘打架’的红海。”现场“把脉”中,施正荣提出,技术与市场是企业生存根本,既然企业自身有“缺陷”,可以借助外力,实现弯道超越。譬如,中环集团合作的一部分客户中,有知名的国企和央企,可以借助他们的平台,以他们为媒介,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把熟悉的“智囊资源”引进企业,这样企业就不必再花大代价与专家建立合作通道。
宝航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环集团的境况几乎相反。今年年初,宝航与德国宝马展开合作,成为宝马集团中国首家储能战略合作伙伴。这样的企业有大牌的 “提携”,技术与市场都不成问题。但如何让企业更精进,在以后的合作中,力保不可替换的地位?施正荣建议,要注重每个环节的创新。
每个环节的创新,意味着企业不但要成为“技术控”,也要在市场开发、成本控制、产业升级、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下功夫,创新的理念要深入到企业的每一根“发梢”。在大航集团会议室集中交流的过程中,施正荣博士所表露的前瞻性、危机感,让大航集团的高管们感同身受。
不论现场参观,还是会议座谈,施正荣与企业间的交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高端”。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术语,产业国际化的特殊词汇,英文、德文夹杂其中。施正荣告诉记者,他将在家乡走访的企业中寻找合作机遇,整合家乡的产业资源,以绿色成岛作为发展目标,让我市的企业形成市场开发、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新发展优势。 (范永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