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扎根基层卫生院14载,她用真心和耐心默默耕耘奉献—— |
黄莉:一个人就是一个科室 |
|
□ 陈怡帆 2018-09-21 |
|
17日早晨7点半,西来桥卫生院中医科的门诊室里已经挤满了人,副院长黄莉依次问诊并给病人治疗,短短几十分钟,诊室的病床就满了。
“早上病人很早就会来排队,每天上午基本都有3批病人,8点到10点半是最忙的时间段。”黄莉说,大爷大妈们起得很早,有时候前一天加班太晚了,她就直接住在医院,这样就能早点给他们治疗。每天10点半之前,黄莉很少有机会坐下休息喝口水,很多病人想要赶紧治疗结束,便能回家干农活、做饭,所以有的时候黄莉要一边给这病人针灸,一边询问下一个病人的病情,这样一来就能节约病人的时间,治疗问诊两不误。
正在等待针灸治疗的张大爷今年80多岁,他告诉记者,科室里就黄莉一个人,因为她热情周到,有耐心又细心,大伙儿都非常信任她,但同时一个人要为这么多病人服务,她也十分辛苦。由于张大爷前几年中风导致腰腿和手都不太利索,一直在这里针灸,经过几年的恢复,如今身子骨灵活了不少,他说这都要归功于黄莉的精心治疗。
上午10点半,科室里的病人都治疗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批针灸的张大爷。黄莉帮张大爷拔针后,扶着张大爷慢慢坐上板凳,握住张大爷的右手检查恢复情况。
“关节间肿块小一点了,你自己慢慢握拳,看看和前几天比是不是能用上力了。”黄莉看着张大爷的手渐渐能握拳、放松,欣慰地笑了。“回家以后用热毛巾给老人家热敷,平时帮他多按摩活动,这段时间恢复得还是不错的,贵在坚持。”黄莉嘱咐家属要好好照顾老人家,并叮嘱下一次可以稍微晚一点来,这样老人不用等太久,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治疗。
其实对黄莉来说,医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生活。黄莉一毕业就来到了西来桥卫生院,一待就是14年。这些年,她扎根基层,跟病人们早已结下深厚的情谊,也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每天的忙碌也成了她的习惯。
基层卫生院的医生相对紧缺,黄莉曾经有机会调走,但是想到科室里就自己一个人,如果走了,运转起来就有些困难,病人不能在家门口看病,就要去市区的医院。她舍不得病人奔走,宁可每天在三茅和西来桥之间来回奔波,也不希望病人因为看病而吃苦,所以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科室,守着这几十平方米,在岗位战线上坚守了14年。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必须要为病人们提供可信赖的医疗技术服务和健康卫生保障。这就需要我加倍地努力工作。”对黄莉来说节假日工作是常事,三天两头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她却说自己就像是一块海绵,需要不断汲取知识,才能精进医术,让病人有更好更周到的医疗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不忘初心,用真心、真情做一个让病人信任的医生。
□ 陈怡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