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热线
热线  
上一条:杨伟俊:对病患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下一条:让文明遛狗成为一种素养
从“农机大师”到“种田能手”
经开区农民缪士贵靠农机轻松种田
  2018-09-25

  
  
  
  
   一栋两层小楼前停满了大小农机具,主人缪士贵忙得正欢,擦拭、上油、调试……22日下午,记者来到缪士贵家中时,49岁的他正在院子里倒腾他的“宝贝”们。 “昨天刚参赛回来,加上之前还参加了二十多天的集训,已经一个多月没在家了,整理一下我的‘帮手们’,等会再去田里看看。”缪士贵快人快语,“现在种田赚钱少,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务农,不过我自己会操作农机,种田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缪士贵说,他种了100多亩田,平时田里的活,从育秧、插秧到收割全部都一手包办,去年仅种田一项,差不多能有6万块钱收入。 一人种田百余亩不折不扣“新农民” “一个人种这么多田,靠的就是机械化!”缪士贵一边摆弄着他心爱的农机,一边开心地讲着他的种田故事。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个农机修理手,修理农机已有20多年。 2007年,我市试点推广自走式插秧机,然而,由于育秧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的插秧效果不好,老百姓们便把账都算到了插秧机头上。为了给插秧机“洗白”,缪士贵便担起了帮农户育秧的责任,“秧育多了没地方种,我就自己承包田种着,这一种就是12年。”缪士贵道。 这些年来,缪士贵承包的农田面积逐年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亩到几十亩再到如今的上百亩,范围延伸到邻组、邻村。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劳力不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好在我修了这么多农机,知道种田上规模,还得机械化。”缪士贵打趣道,十多年来,家里光是农用机具就买了有30来台,如今种这一百多亩地,除了拔草需要请工帮忙,平时他一个人就能应付过来。“购买农机可以享受优惠补贴,最近我准备再买一台无人机,洒农药的话,十几分钟就能搞定十亩。”缪士贵说。 修理农机二十年见证农业机械化 在种田上,缪士贵是一把好手,而在修理农机这行,缪士贵则是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早在2013年,他就在全市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首次夺冠,并代表镇江市参加第四届江苏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优胜奖;2016年举行的第三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镇江选拔赛上,他过关斩将夺得第二名,并代表镇江与其他两名队友一起出征省技能状元大赛;2017年,首届“江苏技能大奖”评选,他再次成功获评“江苏工匠”。 说起缪士贵修农机手艺,要将时光倒回80年代末。初中毕业后的缪士贵,做过木匠也当过瓦匠,后来在姐夫的介绍下,来到一家农机修理部当学徒。 1998年,缪士贵的姐姐承包了兴隆农机门市部,并买了台收割机。“当时全市没有几台这样的机器,更别说维修了。每次机器一坏,就要请外地公司的人来修,不仅耗费金钱还耽误时间。为此,我姐就送我去无锡洋马公司学习,此后,家里的收割机就都是我自己修理了。”缪士贵回忆道,也就2、3年的时间,收割机就在扬中普及了;2005年,插秧机来了,从步进式到自走式,插秧速度越来越快;再后来,治虫、施肥一类的植保机也逐渐普及…… “多年的农机维修生涯,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新农机走进了农村。” □ 孙薇 陈飞飞 扫 一 扫 了 解 更 多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35268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836668 本月:1512543 今天:19286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