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在众多修辞方式中有两种修辞是属于临时性修辞格,仿词和变换词序。
仿词,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新词。仿词有音仿和义仿。音仿如“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可不要一切向钱看”,“前”和“钱”音同,“一切向钱看 ”是个临时性词组,批评那些金钱至上的行为。再如,“十一月南国是天高气爽,北国早已草木皆‘冰’了”,“兵”和“冰”音同,这里的“草木皆冰”是临时性的词语,在修辞上收到了诙谐风趣的效果。还有一种是义仿,如“美国在南海寻衅闹事,叫嚣什么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俨然秉持公理的正人君子,什么‘公理婆理’完全是歪理!”这里的“公理婆理”就是仿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俗语来的,痛斥了美国的霸权心态。再如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是小众化。”“小众化”就是根据“大众化”仿造出来的临时词组,起到了极大的讽刺效果。
必须指出,仿词并不是生造词语,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仿造起来的提高表达效果的词,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特定的语言环境很重要,离开了这一点仿词就不能成立了。
变换词序也是临时性的修辞格。词序是汉语独有的极为丰富的语言现象,不增减一个字,连标点都不改动,变换了词序,意义迥异。举两个有趣的例子。周总理逝世后,上海的“四人帮”爪牙在外滩挂起了方块大标语“强烈要求张春桥当国务院总理!”半夜,有群众将方块标语调换了位置,“张春桥强烈要求当国务院总理!”将这伙人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一对小夫妻恩爱有加,妻子怀孕了,有段对话:
我生男孩,吃什么?
吃啥有啥。
生女孩呢?
有啥吃啥。
一个重男轻女的丈夫形象跃然纸上。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其例。“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痛斥不正之风。“吃不了”“不吃了”“吃了不”词序不同,意义径庭。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还有一种变换了词序,但意义并没有变,只是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这也是临时性的修辞格。这在诗词韵文中比较多见,为了押韵、对仗常变换固定的词序。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按时代顺序应是“尧舜”,这里显然是为了押韵,变换了词序。但这只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只能说“尧舜禹”不可随意变换,说什么“舜尧禹”。至于因押韵、平仄对仗之需,成语中变换词序更是普遍,例如“翻天覆地”可说“地覆天翻”,“惊天动地”可说“地动天惊”,等等不一而足,但这都是临时性的为了某种表达而变换的,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还是一定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说法。
综上所述,所谓仿词和变换词序的临时性修辞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能离开具体的特定的语境,否则,就会犯生造词语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