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尺有很多。对待一份“免费午餐”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很多社会“症结”。像徐志强这样专为老人定制的“免费午餐”,我们这个城市 “吃”得起,也应该“吃”。
从徐志强的 “困惑”可以看出,在扬中,有人对这种“免费午餐”持不解或迟疑的态度。
首先,剖析老年人对待这种 “免费午餐”的心态,“怕被骗”占主导。为什么会怕?说明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身边发生过这样的“骗局”,进而也暴露了在某些领域上监管的缺失;其次,这样的“免费午餐”供应量太小,很多服务对象把它当成了“稀奇事物”,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敢贸然领取,也从侧面说明我市志愿服务的宽度和广度还有待扩展和延伸;再次,人与人之间沟通信任的通道还有“淤结”,社会诚信体系还未健全。
“免费午餐”不敢吃的启示,是有普遍意义的。从“扶不扶”到“不敢接受扶”,都是存在的社会痛点。社会文明的营建,不仅要需要经营社会诚信指数,朝着“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方向努力,也需要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信任体系的垫层,这需要我们城市文明经营者,要从这个垫层着手,引导起来,众筹起来,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一些种子项目,营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度,提升文明底蕴和厚度。
打造一代人、两代人的温度,非一时之功,但即使只是碎片化的努力,也很有价值。 □ 刘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