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车厢美了,车速快了,旅客欢了……火车头里,感受春运变化 下一条:火场里抱出喷火的煤气罐,看泰州“抱火哥”的生死 10 秒
聚力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2-1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聚力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

2018-02-09 11:15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周俊 陈和洲
【导读】 初春时节,鹭鸟吟唱沃野,与色彩斑斓的湿地组成一幅幅绚烂美景。

初春时节,鹭鸟吟唱沃野,与色彩斑斓的湿地组成一幅幅绚烂美景。 记者 孙海鹏 摄

聚力新时代,规划新蓝图,展现新作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现代服务业高歌猛进,万元GDP能耗不断下降……新年新开局,初春时节,盐城绿色发展再传“春消息”,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扛起盐城责任、做出盐城贡献。

立足新时代新方位,盐城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六个高质量”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认真谱写“五篇大文章”,增强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在新征程上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我市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2017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0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

壮大绿色产业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春寒料峭,行进在沿海滩涂,林立的风力发电机连绵不断,闪亮的光伏发电板一望无边,这是盐城市沿海独特的靓丽景观。作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盐城表现不俗——新能源装机总量、发电量连续居全省之首。

东台国华第一个风电场特许权招标项目落地,开启了盐城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幕。

亚洲首台套6.45MW风机在盐城成功下线,亚洲规模最大的海上升压站在响水安装成功,总装机规模800兆瓦、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落户滨海,世界首个分体式海上风电升压站在大丰成功受电。

不只这些,盐城的光伏、生物质发电产业也在迅速崛起,论规模、论质量,国内相关产业能整体与之媲美的城市并不多见。

翻开国家能源局《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盐城有10个海上风电项目入选,总规模达201.25万千瓦,占全省建设规模总量57.67%,项目数与规模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独占鳌头。

江苏海域版图上,盐城582公里海岸线,占全省的56%,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过7米/秒,是不可多得的清洁能源。

生态是盐城的看家法宝,也是加快发展的底色和优势。盐城的决策者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定要让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良性互动,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性方案蓝图呼之而出。围绕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千兆瓦级光伏发电、千亿元新能源产业基地目标,编制《盐城市“十三五”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90万千瓦,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发挥土地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盐城加快园区载体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做好“大海洋”文章,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把“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打造成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主导产业。

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目前,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终端、大数据、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绿色标志性产业形成比较优势,一批支柱型新产业已然形成。

新年以来,金风科技、远景能源、阿特斯、天合国能、协鑫光伏等龙头企业订单不断、稳健发展。今年,盐城市继续大力实施“新能源+”,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机组、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推进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8个海上风电场和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快推进绿色发展。

挖掘资源禀赋 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盐城是江苏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海岸型湿地。面对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生态保护的任务比其他地区更为繁重,加快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盐城市系统推进沿海开放开发,同时出台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持打好开发与保护两张牌,全力做好“大生态”文章。

——发展产业,坚持生态底色。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盐城市在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等国家鼓励支持的领域,投放更多精力,引进更多优质项目。

——招引项目,严把绿色关口。招商引资、招引项目,盐城市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沿海发展中,近年来盐城市断然拒绝数十个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大项目,旨在守住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空间,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生态优先,划定保护红线。建立维护生态空间的红线制度,盐城市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总面积23.5%,全省最高。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2家,关闭燃煤锅炉583台,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二。

做治污减排“减法”,更做生态建设“加法”。盐城市全面实施“一片林”工程,全力打造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构建沿海绿色屏障。盐城市完成新造林12.4万亩,改造提升15.9万亩,新增城镇绿化面积约3600公顷,造林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各地正抢抓有利时节,热火朝天开展冬春绿化建设,为盐阜大地裁衣添绿。今年,盐城市将高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成片造林15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建成森林小镇10个、森林村庄100个。

依托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市正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力打造生态特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气魄,盐城市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盐城“好空气”持续保持全省最好、优良天数全省最高,绿色生态成为盐城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去年12月,盐城市举办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国际研讨会,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等与会嘉宾充分肯定盐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感谢盐城市在湿地保护中发挥的领导作用。

今年以来,盐城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设置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上限,规范各类开发活动,继续做好“大生态”文章。

撬动民生难点 创造绿色美好新生活

发展就是为了惠及民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是老百姓普遍向往的小康愿景。盐城市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立足产业富民、生态惠民,补齐民生短板,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盐城市把富民强市作为根本追求,认真落实省“富民33条”和市“富民10条”,通过绿色产业带动富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盐城市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响水县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中,用扶贫资金或公共资源与投资企业嫁接,建成75兆瓦光伏扶贫发电站,形成“产业+扶贫”新模式,能帮助经济薄弱村和无劳动能力低收入户脱真贫、真脱贫。

实施“一片林”工程,既厚植盐城生态优势,也带动群众致富。盐城市新拓和更新桑园6955亩,废黄河故道地区新增和改造8000多亩经济林果,培大做强27个林果花卉专业村。

气温回暖,阜宁县金丰源蔬菜育苗专业合作社正加紧培育新一茬青椒苗。家住新沟镇刘南安置点的刘巨边浇水边称赞:“这里上班离家只有3分钟的路,工资也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看家人。”该镇工作人员殷有勇介绍,镇里在发展产业时,充分考虑群众就业,努力在产业发展中创造更多“饭碗”。

生活在这座城市有没有幸福感,环境美丽、饮水安全是重要因素。

盐城市全力实施“一桶水”工程,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全线开工,通过长距离输水管道将长江优质水源引入盐城,500万百姓明年将喝上优质水、放心水。

启动实施“三治三化”重大民生工程,盐城市率先在市区开展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着力打造“海河相通、城水相依、林水相映、人水相亲”的水城绿都。

1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发布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部署5大板块20项重点任务,推动人民生活向高质量发展。

推广应用一批新能源汽车,新建自行车道、健身跑道,投放数千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婚礼、绿色教育……如今,绿色生活已成为盐城人追求的时尚。

秀美城市和田园乡村招来八方客,盐城市良好的环境引来高端的项目和人才,加快了绿色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促进了双赢发展。

作者:暂无
编辑:左武叶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03208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611946 本月:3287821 今天:889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