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标“江淮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淮安市清江浦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我们相信,这一片绿水青山正是我们的后发优势;与此同时,在曾经“南船北马”的淮安,随着铁路的愈发通达,航空的吞吐剧增,和逐步提升的水道运力,一个九省通衢的“枢纽淮安”正向我们走来。
守住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最佳优势
“1+3”功能区战略完全符合江苏的发展实际,是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战略举措,大手笔地重塑了江苏经济地理新版图,把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作为划分区域发展的主要依据,实现了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让区域可以在走差别化和特色化的道路上找到定位和目标。可以说这符合江苏发展现阶段的新特点,契合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生态经济区是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思路上的重大创新,淮安也被划入“江淮生态经济区”——这是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比苏南,清江浦区作为淮安的主城区,生态成为我们良好的后发优势,也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我们借此可以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优化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产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发展,走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淮安道路。
构建‘枢纽淮安’——再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辉煌
淮安位于淮河和大运河的十字交叉口,可谓地兼南北,沟通东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淮安运河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船北马”曾是其主要表征。
如今的淮安,在铁路建设方面,宁镇扬淮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宁淮铁路即将穿城而过,将淮安更紧密地串联在江苏版图中,架构起米字型铁路网。这里要点赞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加快苏北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以我为主”的战略思维:只要铁路布线设计在江苏,江苏便承担大部分的修建费用。这充分体现了江苏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经济实力,体现省委省政府的担当,以及对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驾驭能力。
2017年,淮安机场年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其中单月和累计增幅始终保持全省第一,迈入中型机场行列,淮安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主体也已建成;水运方面,盐河航道整治工程于2012年底建成通航,航道等级由五级提高为三级,其通行能力、船闸通过能力均提升50%以上,建议省里可以尽快启动善后河航道“五改三”前期工作,并同步实施碍航桥梁升级改造,早日实现盐河航道与连云港港徐圩港区的无缝对接。
放眼今天,随着宁镇扬淮、徐宿淮盐以及宁淮高铁建设的加快推进,淮安涟水机场作为苏北重要物流空港的稳步实施,以及盐河“五改三”的全线贯通,一张水路联运的交通网络正稳稳拉开,一个真正实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淮安,正作为苏北交通枢纽加速崛起。(魏薇)
责任编辑: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