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江苏省两会启幕:为改革探路 让百姓感受生活新变化 下一条:“六个高质量”打造“强富美高”新江苏
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勇担新时代的“江苏责任”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8-01-27

  

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勇担新时代的“江苏责任”

来源:荔枝网 2018-01-26 16:58:00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1月26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通观省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是最亮眼的关键词。

文/刘根生

正值2018年江苏“两会时间”。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1月25日、1月26日在南京开幕。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召开的新一届省两会,正如省委书记娄勤俭所说,这次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是一次换届交替、继往开来的大会。因而倍受全省人民的关注和期待。

准确把握新时代江苏的新方位新坐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开创“两聚一高”新实践、“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崭新局面……在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了“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的要求,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1月26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通观省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是最亮眼的关键词。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基本特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努力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就必须着力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着力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着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 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民生工作高质量。

《报告》就2018年主要任务提出: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苏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不但拥有完整的制造业生态链,而且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江苏已具备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江苏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对照十九大决策部署不难看出,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所选点和所作指示都紧扣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目标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江苏新坐标,奋力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既是人民期盼,又凸显了“江苏担当”。

《报告》还提出今年将继续办好民生十项实事,即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助老助残力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城乡清水工程、推进“厕所革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项民生实事都紧扣人民所需所盼,惠民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这也是扛起责任,把“高质量”贯穿于为民谋利中,更高水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必将为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变成现实凝聚起磅礴力量。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奋斗号角,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越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越需要同心同德,代表委员的责任也越重大。相信在这次大会上,代表委员定能不负使命和重托,履职尽责,建言建在需要时,参政参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为“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凝聚力量,把本次两会开成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遥看一色海天处,正是轻舟破浪时!”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新篇章,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孔婧 袁涛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38851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874249 本月:1550127 今天:23044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