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摄/胡潇)
“补齐短板,拓展空间,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
2018年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为江苏新一年发展提出具体构想。
凤凰网江苏发现,履新江苏两个多月来,娄勤俭已在多次调研和公开讲话中,对江苏发展提出了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此外,报告提到的“建立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是娄勤俭长期以来执政理念的体现。
寄语江苏,为改革探路
在出任江苏省委书记前,娄勤俭是陕西省委书记。再之前,他曾担任了3年多的陕西省长。从“三秦大地”到“江南水乡”,“让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他一惯的执政理念。
2017年10月30日,娄勤俭履新江苏后第一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他指出,要从技术变革的特征去把握发展趋势,抓住时代性需求变化的机遇,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2017年11月9日至10日,娄勤俭将南京以外的第一次苏南片区调研地点选在了苏州。
在这片坐拥多家高新园区、产业院所、科技企业的富饶之地上,娄勤俭表示,苏州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走在前列,更好地发挥苏州在全省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1月10日,娄勤俭在南京江北新区调研时强调,把江北新区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支点,在新区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盘点过去的一年,江苏其实早在一些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达8.59万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172亿元,同口径增长4.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6%和8.8%。
“跨江临海的江苏,不仅历来在改革开放上领风气之先,而且拥有吴韵汉风、水韵书香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必定会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再领风骚,展现新的风采。”在初踏江苏这片域土时,娄勤俭就给出了这样的声音。
让人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生活新变化
(2018年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摄/胡潇)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在一个月前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娄勤俭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江苏的发展定下“主题词”。
高质量发展之路涉及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这六方面。其中,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是解百姓之“饥”,增民生福祉,最贴近、最直接之路。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仗,关键在苏北,难点在苏北。凤凰网江苏整理发现,在其履新江苏的两个多月中,娄勤俭曾先后调研淮安、宿迁等地,着重关心粮价市场、电商发展等方面。
“面向大多数,关注最底层,集中力量解决事关人们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把民生难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发展相适应,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新变化。”娄勤俭在此次会上说道。
频频强调“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
“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受尊敬。”大会上,娄勤俭如是说。
在此前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娄勤俭首提“三项机制”,即:
鼓励激励,重点要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
容错纠错,重点按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宽容因政策衔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等出现的工作失误;
能上能下,重点要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有效机制。
然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提出,其实,早在任陕西省省委书记期间,针对“三项机制”的提出之因,他就曾表示,“我们要营造一个宽容的氛围,对讲错话的基层干部不要揪着辫子不放,这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娄勤俭推出的容错机制,实质上也是要解决干部工作和干事业的动力问题,扫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便于轻装上阵,实实在在地干出成绩。
这于江苏而言,这也不是第一次剑指“为官不为”,然而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把“约束”与“激励”放在同等位置,并把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系统化、链条化,还是头一回。(文/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