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专栏 |
 |
|
 |
人大专栏 |
|
 |
政协专栏 |
|
 |
法治扬中 |
|
 |
扬中人医 |
|
 |
党员承诺 |
|
 |
党建工作 |
|
 |
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 |
|
|
 |
|
|
 |
人大专栏 |
|
|
|
兴隆社区大走访促“基金助学”落地 |
首届“筑梦铸人”奖学助学活动启动 |
|
徐岚 徐雅琪 2017-09-05 |
|
本报讯 “孩子的爷爷奶奶生病,爸爸残疾在家需要常年吃药,全家收入仅靠母亲理发一人来维持,经济十分拮据。”开学前夕,由兴隆社区党委主办的 “筑梦铸人”首届奖学助学启动仪式现场,家住东10组的张莉同学拿到2000元助学金时连声表示感谢。自今年大走访以来,该社区在对辖区1000多户居民进行调查摸底后,社区“两委”发现像张莉同学这样的贫困家庭并非个例,他们或因病返贫,或因贫阻学,经济的重担成为他们无法摆脱却又必须接受的现实。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不能难教育。为使真正困难的家庭能够及时得到救助,7月开始,我们就发布公告进行宣传,再由居民组长到户上,社区干部到组里对辖区内各个年级的孩子们生活状况及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据兴隆社区关工委工作人员徐绍平介绍,每到一户,社区工作人员都与走访对象认真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详细了解孩子们在家庭及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表现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顽强学习,自立自强。
就读兴隆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段听雨同学接过社区赠送的爱心礼包感激地说:“我是从河南来的,爸爸妈妈打工都很忙,每天放学都要自己做饭,从来没有人对我们这么关心,谢谢叔叔阿姨。”作为流动人口密度大的镇管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求学、健康成长等问题一直被社区牵挂着。4月,该社区与兴隆中心小学共建,率先成立社区计生协流动人口子女关爱关怀领导小组,构建起社区、学校、社会、家庭“四结合”工作网络。社区主任张峰说:“这些孩子都是跟随父母从外地来的,大人忙于工作,通过区校联动的关爱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孩子们缺少照顾、亲情和家教指导等问题,让外来务工子女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通过走访,兴隆社区还设立助学基金,组织区内爱心企业、片区人大代表、区领导和离退休老干部与贫困家庭的孩子结成对,建立“一对一”帮扶,力争一户不漏,一人不落。“感谢叔叔阿姨对我的奖励和认可,我一定会明确学习目标,以自信的态度,执着的信念,完成学业。”今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本一录取分数线,即将前往南京邮电大学就读的丁玥同学拿到奖学助学金后认真地说道,“我会刻苦学习,把自己磨炼成品学兼优的人才,既减轻家庭负担,也能更好地回报社会,为家乡做贡献。”
“扶贫先扶智,帮困先育人。困难群众家庭的子女入学求学问题,一直是社区‘两委’牵挂的一件大事。”兴隆社区党委书记蔡文介绍,此次所有受助学生名单的最终确定,都是经社区“两委”开会,逐一讨论审核,再由张榜公示后确定的。为了激发社区涌现更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好青年,我们除了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能够获得奖励。蔡文另外拿出一张38人的奖学金名单让记者看,说道:“读书改变命运,这既是千万家庭的希望,更是整个社区的梦想。” (徐岚 徐雅琪)
短评:
教育是贫困学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最根本的脱贫方式。兴隆社区本着“扶贫先扶智,帮困先育人”的理念把爱心助学变成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持续发力,将爱心助学真正做成可持续、见成效的工作,让寒门学子上学不再难,阻止贫困现象沿代传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