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专栏 |
 |
|
 |
人大专栏 |
|
 |
政协专栏 |
|
 |
法治扬中 |
|
 |
扬中人医 |
|
 |
党员承诺 |
|
 |
党建工作 |
|
 |
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 |
|
|
 |
|
|
 |
人大专栏 |
|
|
|
抗战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为何不是日本宣布停战的8月15日? |
|
2017-09-04 |
|
72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有人说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
确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还真就规定了“8.15抗战胜利纪念日”。但到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所以,对于抗日战争,真正需要仪式感的日子是9.3,而不是8.15!那么,8.15与9.3,这两个日子,分别有什么历史渊源?
8月15日:日本单方面宣布停战日
8月15日,由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的这份诏书,是8月14日就录制好的。8月15日通过日本放送协会正式对外广播,这是日本天皇的声音首次向日本公众播出。在日本,天皇录音被敬称为“玉音”,故此次广播又被称为“玉音放送”。现在,大家都将这份诏书称之为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表达。而事实上,在日本方面,这份诏书并非“投降书”,而只是“停战书。”他们称之为《终战诏书》。“终战”与“投降”,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不同的姿态。将“终战”视为“投降”,就有点与史实不符,甚至有点意淫的意思了。话再近一步,就算日本宣布的是投降,作为中国人,过于强调这个日子极为不妥。其一:8.15是日本单方宣布投降日,仅是日本单方面的意愿表达。战争至少是两方的事,你单方面表达意愿是一码事,与我接受与否是另一码事。其二:即使我愿意接受,在未完成相关仪式之前,投降仍未成事实。当初开战日本人想打就打,如今停战,也能任由日本人说了想停就停?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其三:从实际情况来看,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日军并未放下手中的武器。直到8月17日,日本天皇才发布敕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所以,从以上三点来看,8.15与中国抗战胜利关系不大。相反,如果中国人把它当作一个节日来庆祝,恰恰是在承认:战与和,都可以是日本人说了算的事。大家认真想想,这样合适吗?
9月3日:中国政府正式接受日本投降
请记住:9月3日,才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纪念日!因为在这一天,中国政府正式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胜利真正需要仪式感的:——是9.3!
中国政府为何选择在9月3日这一天接受日本投降?因为就在前一日,9月2日的上午9时,在日本东京湾停泊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军投降的仪式。中国方面派出了军令部长徐永昌上将,代表中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中日双方就相关投降事宜的交涉,最早于8月21日,在湖南芷江协商投降书内容,并在备忘录上签字,为递交投降书做准备。中国战场的日军正式投降仪式则定于9月9日,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此日上午9时整,何应钦将日军降书交付冈村宁次阅读签字。冈村宁次将降书一一阅读,签字时手微颤抖、签字盖章毕,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钟。
9时6分,何应钦将蒋中正第一号命令交参谋长转送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再于受领证上签字盖章。9时10分,中国战区日本受降仪式完毕,日本代表退出会场。
随后,何应钦向全国及全世界人士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南京受降仪式顺利完成。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升一新纪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