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这下乘车更安全了” 下一条:从《人民的名义》看反腐的坚实力量
以人民的名义看艺术的真实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4-06

  

很久没有认真看电视的我,居然在追剧。在《人民的名义》强大的艺术真实中,曾经信誓旦旦的“没有好看的电视”的说辞瞬间坍塌,如果不让我追了,恐怕真的很难做到。

这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艺术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呈现人们面前,更全方位地渗透着撑起伟大梦想的,敢于“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决心和意志!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民的名义》成为热门话题,受热捧之外,依然存在不同的解读、评论。但梳理之后会发现,“前十集警察出现十几次,没有一次是正面形象……请不要打着人民的名义来诋毁警察”,诸如此类的评论显然误读了艺术真实的实质。我想这部剧真正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将极少数的丑揭示出来,让人们更能冷静地面对现实,更有信心地走向明天。所以我们在作出评价之前千万不要忘了这是一部电视剧,是经过艺术夸张与加工的文艺作品。最广大的人民既不会刻意拔高检察院的形象,也绝不会无限矮化公安的形象。《人民的名义》毕竟是文艺作品,文艺评论自然也就不应该剥离其艺术的本质,将艺术的典型形象放大等同于社会的普遍真实。同时,我们也相信误读只是暂时的,在人民的心中我们的检察官永远是人民检察,我们的公安干警永远是人民警察,他们永远是艺术家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人民公仆。

而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追捧,正因其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艺术真实地反映现实。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镜头,反映的是真实的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现实中的魏鹏远,到电视剧里的赵德汉,钞票满墙、满床,花式点钞令人瞠目结舌,反面角色的人物设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与其说这是“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倒不如坦率地承认并不是反腐剧的尺度大,而是贪官太出格。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反腐的文艺创作从本质上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监督。将腐败分子满嘴对党忠诚、人民利益,暗地里却营私舞弊、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惟妙惟肖的艺术再现于人民的眼前,透过荧屏表明的是我们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和将反腐败进行到底决心。人民怎能不点赞!

其实,戏剧的价值最终都要落实到给人看,让人在看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进而让艺术感染人生,坚定前行的步伐。《人民的名义》恰恰将那虱子藏身的华丽的袍撕得粉碎,说出了人民的心声。13年没有出现反腐剧,当下的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的名义》自然是石破天惊。当然,电视剧必然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艺术终究要来源于现实,一部《人民的名义》让人民看到了行动、看到了魄力,更看到了希望!

在电视剧里我看到了艺术的真实,在人民的国家我们充满热爱,充满希望,人民的政党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段宗科)

原标题:以人民的名义看艺术的真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29943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887329 本月:3563204 今天:7494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