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滩村简介]:油坊镇中滩村位于油坊镇西南部,人口2417人,农户749户,23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0亩。2005年,全村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9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闭塞,油坊镇中滩村的经济发展一直是道难题。然而近两年来,中滩村却逐步扭转了穷村面貌。村内6条长4.8公里的水泥道路已铺筑完成;新建的集餐饮、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极大改善了村容环境,方便了群众生活;一座疏通全村农田水系的出江电站正在筹建之中……形形种种的变化,无不证明了中滩村发展的决心。中滩村正借助沿江综合开发优势,放大沿江资源效应,打响了沿江生态品牌。
生态磁场,高新企业“安了家”
地处沿江,从地理区位角度看,这是一种劣势;从环境角度分析,这是一种生态优势。中滩村的原生态环境,为精密型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004年下半年,通过外出引资,一家香港企业顺利落户中滩,在此生产电脑集成配件。由于企业对生产环节中的噪声和灰尘等环境设施要求严格,必须选择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生产,中滩村积极利用这一条件内引外联,使这家高新企业成功签约。该企业的投产每年可形成千万元产值,村级收入增收近10万元。
通过沿江生态的磁场化效应,又有几家技术型企业与中滩村达成合作意向。尽管这些企业规模并不很大,但企业的集群效应无形中壮大了中滩村的集体实力,去年全村的干部工资全部兑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滩村的名气越来越响了。
沿江开发,滩涂利用“显效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紧挨着长江,丰富的滩涂资源成了中滩村可以利用的一大优势。目前,全村450亩滩涂全部得到开发,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和经营水产养殖。通过分片承包的方式,全村每年可以获得收入5万多元,农民通过水产经营和经济作物,可以增加收入4000多元。另外,村里还将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安排到渔场工作,帮助解决生活实际困难。
西江渔场是中滩村6大渔场之一。渔场老板张宏彪介绍说,他的渔场每年放养各类鱼种共计4万多斤,而且他的渔场里青鱼数量是全市养殖户中最多的一家。每逢节假日,来这里休闲垂钓的人很多,渔场每年给他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另外,滩涂上开发的几十亩柳条等经济作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使得种植户喜笑颜开。
综合市场,拉动经济“聚人气”
中滩村位置偏远,距离集镇比较遥远,群众买菜购物很不方便,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露天的菜、货交易市场,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解决困难,改善农村环境,村里多次协调筹建综合农贸市场,都受挫而终。最后,在油坊镇党委、政府的协助下,中滩村社区综合农贸市场形成,餐饮、商业贸易、物资配送、农业生产资料等一应俱全。
管好市场,服务村民。中滩村聘请各村村民组长进行责任管理。农贸市场的50多位摊主每天只要交纳1元钱,就可以享受到治安保障、卫生清洁等多重服务。一位在菜市场经营水果生意的摊主说:“在这里,我每年付的钱很少,节省了一笔开支。现在市场建起来了,人气也旺了,我们的生意更好做了。”
目前,中滩村的沿江开发和生态优势,正形成了一股助推经济发展的合力,有力提升了中滩村整体发展水平,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黄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