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村简介]:联合村位于新坝镇东南,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有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68人。该村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村级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该村完成工业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
狭窄的街道,杂货摊、小饭馆、理发店鳞次栉比,不同口音的人们在叫卖、聊天、行走———这是笔者近日在新坝镇联合村村部所在地看到的情形。据陪同的村委会主任杨大坤介绍,每天凌晨4点钟左右就有人在这里摆摊做生意,到了6点钟的时候就更热闹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繁荣的景象。杨大坤说,村里正在筹备扩建现有的农贸市场,同时新建一座更大、更现代的市场。
一座远离城市,紧靠江边的小村庄为何如此兴旺发达呢?答案就在该村党委书记郭荣根总结的三个“最”里。
第一个“最”,是指联合村里拥有的市“三十强”企业在全市所有行政村里是最多的,共有两家,分别为兴达冶金化工厂和苏惠乳胶制品有限公司,而且这两家企业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包括这两家规模骨干企业在内,联合村共有7家大中型企业,吸纳本村劳动力达700多人,该村人均年收入超过70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就接近4000元。
工业的发达带来了联合村的第二个“最”———外来人口最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几年,外来打工者大量涌入联合村。据不完全统计,该村现有外来人口900多人,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近30%。他们长年在村里的企业上班,有的人甚至将家搬到了联合村。
联合村前两项之“最”,加上地理因素,催出了第三个“最”,即三产服务业最活跃。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村委会门前100米范围内,集中了7家饭店、4家超市,包括镇江市范围内第一家进村的苏果超市。此外,还有话吧、网吧、理发店等,这一区域每天的总收入在3万元以上。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由于外来人口比较多,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基本上都在村里。联合村的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房屋出租成为很多村民尤其是年老体弱者的收入来源。村民马永芳老人家中共住了8户外来家庭,每月能收到400多元的租金。马永芳说:“这比种田好多了”。据介绍,联合村的房屋出租户有200多家,年租金都在5000-6000之间。
还有一些人眼光更独到,他们投资10多万元对江边的芦苇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兴建集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休闲中心,以吸引周边企业前来消费。目前,400亩的荒滩已被整治一新,鱼塘开挖也已完毕。未来,这里又将成为联合村新的“旺角”。
□倪德贤 冯金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