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热线
热线  
上一条:指尖上的艺术 下一条:义工有爱 情暖南湖
西来桥老街
张彩辉   2017-02-04

  □ 张彩辉 老街是历史遗留的记忆,是一幅静静的水墨画。当你用陌生又好奇的眼睛与之对视,时光已流转百年。几许沧桑,满目旧痕,那尘埃落定般的淡然与恬静,诱惑着一颗心去探索、去发现、去聆听。 行至西来桥头时,是在深秋的暮色中。几缕凉风吹来,裹挟着行人的脚步。一位满鬓白发的老人蹬着三轮车悠闲的驶过。横跨在川心港上的西来桥在苍茫的暮色中,在两岸绿树的映衬下显为庄重、清秀。整座桥长达八米,桥宽三米,由花岗石铺就成平板桥面,两边由花岗石条块镶就成栏杆,桥身耸出港岸近三米,两头拾级而上。桥的南端,一条马路之隔就是西来桥老街。旧时的建筑,已不复存在;旧时的风物人情,已落入历史的尘埃;旧时的繁华盛景,也已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唯有矗立在街头的一间百年的老屋,仿佛仍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听西来桥镇文化站老站长陈旭文介绍,老屋的主人姓曹,靠修皮鞋为生,一生养育了八个女儿。如今,主人和女儿都已驾鹤西去。岁月经年,老屋依然。老屋与高大气派的现代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青灰色的瓦黛已久经风雨,白色的墙壁已斑驳。但它的存在是背负着使命的,保存完好的西来桥碑志就深嵌在老屋墙体内。碑志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西来桥的募捐名录。那些沉睡在石碑上的名字,曾经是鲜活的生命,曾经流淌着满腔热血,面对它,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追溯那些过往繁华,面对流过百年的历史长河,我只是小小的浪花一朵;想像着西来桥老街的旧时容颜,我也不过是一个陌生的过客。如果可以穿越的话,我多么愿意与她迎面遇见。站在百年后的今天,我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笨拙地打探她的消息,打电话,查百度,问老家住西来桥的同事,虽然得来的只是寥寥,但我依然欣喜。一幅具有江南韵致的老街图画已在脑海渐渐清晰。只恨自己不是妙手偶得的画师,挥毫泼墨,让老街的图景在笔下生动再现。 翻阅西来桥历史资料,上面记载:“至清咸丰十年 (1860),集镇十字街行成,街道一律一丈宽,青石板铺成,街道两旁门市房高矮不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四街头各立高大穿门,统一为红墙灰瓦门亭,青色对开大门,大门上方立有长方形门匾,黄底蓝字,写着:东门谓之望江门,南门谓之朝阳门,西门谓之兰陵门,北门谓之太平门,字迹端正、典雅、引人注目。”如今,早已不见了当年盛景,但依然可以想象临水的建筑典雅古朴的格调,街上人来人往的热闹,川心港上小舟荡漾的悠闲…… 多想时光倒流,品一品长春楼的长鱼汤,尝一尝蟹黄汤包的鲜美,看一看染坊里的青花布,嗅一嗅磨坊里的豆乳飘香。或者,在微雨的清晨和黄昏,撑一把油纸伞走一走青石板路,那清脆的足音定会留下难忘的回响。 然而时光已流转百年,社会在飞速发展。幸福的西来桥人用勤劳与智慧开创出美好的昨天和今天,也将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老街旧时容颜已改,记忆却永久留存。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14822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731700 本月:3407575 今天:12864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