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年俗⑤ | 十对“鸡”字联,奇趣妙绝! 下一条:扬中市西来桥为民谋福祉不遗余力
【权威提醒】国家卫生计生委送上春节健康防护6个锦囊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1-27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1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春节假期健康提示,为公众送上健康。健康提示包括注意平衡膳食、戒烟限酒健康过年、谨防呼吸道疾病、科学预防H7N9流感、雨雪天气注意“五防”、雾霾天气做好健康防护6个方面。

一.注意平衡膳食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春节期间是休息放松的时候,但也要注意作息规律、坚持运动。

3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提倡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应适量吃坚果。春节期间,人们往往肉食摄入较多,忽略或减少了蔬菜水果的摄入,因此,一定要注意多补充蔬菜和水果。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摄入要适量,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类。

5

饮食要清淡,少盐少油少糖。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6

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成年人每天喝7-8杯水(1500-1700毫升),尽量不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7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春节期间,要注意勤俭节约、珍惜食物、杜绝浪费,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创造和支持文明饮食新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饮食文化,树健康饮食新风。

二.戒烟限酒健康过年

春节期间,不送烟,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数百种有害物质,至少有69种为确定致癌物。吸烟可导致肺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多种癌症,还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的人短10-15岁。而且,由于吸烟导致的疾病,导致吸烟者的生活质量更低。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只要吸烟就有害健康。“低焦油卷烟”和“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二手烟是指吸烟者在吸烟时燃烧烟草制品产生的烟雾。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时,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吸入烟雾,不管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会身受其害。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被动吸烟会增加癌症、冠心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的发病风险。烟草烟雾环境还会导致胎儿出生低体重、引起胎儿死亡和先天畸形。婴儿暴露在烟草烟雾环境中,可导致因猝死、呼吸道感染、哮喘、中耳炎及损伤肺功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认知功能。

鉴于吸烟和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春节期间不送烟,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过一个健康、文明的无烟春节。

春节期间,少饮酒,不醉酒。饮酒一定要限量。无节制的饮酒,会伤害胃黏膜,并会影响肝脏和胰脏的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及利用。一次性大量饮酒会造成肝脏代谢紊乱,并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问题。过量饮酒还会增加高血压、中风、乳腺癌和消化道癌及骨质疏松的危险。此外,过量饮酒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全。

高度白酒含能量高,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如要饮酒应当尽可能引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即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38度白酒不超过75克,52度白酒不超过50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即啤酒不超过4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150毫升,38度白酒不超过50克,52度白酒不超过30克)。

孕妇、儿童、青少年及从事驾车、机器操作等工作人员应禁止饮酒。血尿酸过高的人不宜大量喝啤酒,以减少痛风症发作的危险。酒与药物同服,会降低药效或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导致中毒,危及生命。因此,服用药物的人应禁止饮酒。

春节是个喜庆祥和的日子,不要因为饮酒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喝最好,饮酒适量,不要劝酒,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春节。

三.谨防呼吸道疾病

1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5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7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就诊外出时建议带上口罩,防止传染给他人。

9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10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四.科学预防H7N9流感

1

H7N9流感是由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

H7N9流感一般起病急,会出现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病人会出现发烧、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起病较急,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重者可出现严重肺炎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或死亡,但不排除有个别轻型病例及感染后不发病(隐性感染)的情况。

3

H7N9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感染。

4

公众预防H7N9流感的关键在于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做到:

(1)勤洗手:接触禽鸟类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鼻。

(2)保持环境卫生,注意生活工作环境的清洁、通风。

(3)少接触禽鸟: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特别是避免儿童与禽类接触;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流感流行期间,少去禽鸟市场。

(4)咳嗽喷嚏遮口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掩口鼻。

(5)煮熟煮透:禽肉、禽蛋须煮熟煮透后再食用;病死禽类应作深埋或焚烧处理,禁止加工或食用。

(6)生熟分开:处理生肉和熟肉的砧板、刀具及器皿要分开使用,避免混用。

(7)发热咳嗽早就医:如出现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特别是接触禽鸟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并佩戴口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8)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多样化,均衡营养。

5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疾病,不恐慌、不听信谣言与小道消息。

个人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主动关注疫情动态信息及政府与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指导,保持健康的心态,不恐慌、不听信谣言与小道消息,对于遏制疫情扩散及保护自身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雨雪天气注意“五防”

1

防冻伤:遇到特别寒冷天气外出时注意保暖,要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等防护用品,以免冻伤。

2

防疾病:冬天北方地方空气寒冷,应做好自我保暖,预防感冒着凉,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防伤害:春节期间如遇雨雪天气,出行要注意及时了解路况,小心谨慎驾车,老年人及儿童要预防滑倒摔伤。

4

防灾害:注意天气灾害预报信息,提高警觉,防止雪崩、山体滑坡、道路坍方、洪涝灾害,预防大风造成的意外伤害。用燃气烧水时人不能离开,就近观察,煤气具应放在不燃烧材料上面,周围切勿放置易燃品,以免引起火灾。

5

防中毒:室内用燃气、煤炭火取暖应注意通风良好,用燃气烧水时人不能离开,就近观察,以免发生煤气中毒;发现煤气中毒者要尽快移到通风处。

六.雾霾天气做好健康防护

1

春节期间应重视自我防护,减少雾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2

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禁止露天秸秆和垃圾焚烧、减少露天烧烤,特别是要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

3

雾霾天气,最好减少外出活动,关闭门窗,不要在室内吸烟,减少烹炸等加剧室内污染的行为,长时间门窗紧闭也应适当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洁。

4

严重雾霾天气,正确佩戴口罩能够有效地滤除、阻隔PM2.5,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如国标GB/T 32610-2016标准(A、B、C、D级),也可以选用KN95、N95、FFP2或更高级别的口罩。

5

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利于降低室内有害颗粒物的浓度。

精华文章随机推荐 点击即可

【号外】医生告患方名誉侵权第一案,啥情况?

【快讯】“走廊医生”诉央视主持人名誉侵权一审败诉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16653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750670 本月:3426545 今天:14761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