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网络媒体走转改|扬中多部门合力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下一条:【权威提醒】国家卫生计生委送上春节健康防护6个锦囊
年俗⑤ | 十对“鸡”字联,奇趣妙绝!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1-27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生肖排列属鸡,俗称“鸡年”。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鸡”字的佳联妙对,读来趣味横生、回味无穷。


  

01


  

【出处】宋末元初人沈义甫,与友人于草堂共坐论文,沈出上联:“草堂中,蛙闹划歌,和出鼓声笛韵。”友人对以下联:“雪地里,鸡行犬走,踏成竹叶梅花。”联语全用比喻,出对句各自前后照应,交错成文。上联,蛙闹如鼓响,蚓歌似笛音;下联,鸡爪留痕,形似竹叶;狗足踏雪,印如梅花。上联绘声,下联绘形,如乐师组曲,如妙手丹青。


  

02


  

【出处】明代户部尚书年富幼学时,家门前树上有鸟巢,一夜刮狂风,枝断巢倾掉落于地,雏鸟乱叫,他的老师即景出联要年富对:“风坠雀巢,二三子连案及地。”小年富见落枝砸塌鸡窝一角,鸡见月光以为天将晓而啼鸣,也即景对出下联:“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联语各用谐音,“连窠及地”是其师望年富“连科及第”,“金膀啼鸣”是年富自己决心“金榜题名”,又嵌入数字,甚觉自然、舒缓。


  

03


  

【出处】明代上杭县有白水,有人就其风物作联“白水头,白屋白鸡啼白昼”以征下联,没有人能对上。后来一个叫林大钦的书生路过此地,听乡人说有个地方叫黄泥垅,因此对出下联:“黄泥垅口,黄衣黄犬吠黄昏。”联语以四“黄”字对四“白”字,对仗工稳,情趣相同。


  

04


  

【出处】相传从前有两秀才,为求取功名多次参加科考不录,半生落拓。一天,两人在梨树下以酒浇愁,甲秀才见一鸡踏筒箕(淘米竹器),箕翻把鸡扣在箕下,便即景吟出上联:“鸡踏箕沿,鸡飞箕翻,箕罩鸡。”乙秀才正构思下联,见一驴拴在梨树下,靠树蹭痒,梨子落下打在驴身上,马上应声对出下联:“驴系梨树,驴碰梨落,梨打驴。”联语以“箕”与“鸡”音同、“梨”与“驴”音近而谐音成巧,章节跌宕回环,饶有趣味。


  

05


  

【出处】清代一待选“童生”为儿子请外省一秀才为师。一日,“童生”和秀才一起漫步于田野,老童生出联考秀才:“豆叶荒田鸡腿壮。”秀才马上对出下联:“杏花归路马蹄香。”此联妙在“鸡腿”“马蹄”四字,“鸡腿”是草名,豆地里庄稼荒芜,自然草长得茂密;下联奇峰突起,本有古诗“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名句,秀才稍加变化,便与上联组成了一幅田园图。


  

06


  

【出处】清人周起渭幼学时,其师以校外农家母鸡下蛋为题出上联考他:“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周以“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相对,其师赞叹不已。“谷多谷多”拟母鸡下蛋后叫声,为象声词,“酒醉酒醉”拟小鸟叫声,亦为象声词。缀联句,串物事,构思甚巧。将叫声与结果进行比较,更有趣味。


  

07


  

【出处】相传一位姓郭的举子赴京应试,途中住旅店,店家有一联句“鸡啄铜盆嘴敲锣”求对,当时举子没能对出。到了京城,主考官出“马过石桥蹄打鼓”上联,令诸举子对下联。大家抓耳挠腮,都对不出。郭某忽然想起途中店家求对之句正好和这上联能配对,就以此应答,主考官大加赞赏。


  

08


  

【出处】清代联家梁恭辰撰《巧对续录》中载有一短联:“蛇吞象,鸡啄蚶。”此为一副借助形象来进行比喻的巧对。上联喻指人之贪心不足,俗语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这个意思;下联用鸡嘴被蚶夹住隐指不能开口。联语巧排俗谚,比喻生动形象。


  

09


  

【出处】民间流传一双关联语甚妙,联曰:“乌啄乌头乌头醉;鸡扒鸡冠鸡冠摇。”上联第一个“乌头”是含有剧毒的草药草乌头,第二个“乌头”指乌鸦的头。乌鸦因啄了剧毒的“乌头”而醉。下联第一个“鸡冠”指鸡冠花,第二个“鸡冠”指公鸡的冠子,因公鸡在鸡冠花下扒食,所以鸡冠不停地摇。此联描写乌鸦、公鸡之状可谓逼真形象。


  

10


  

【出处】为了推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主张,陶行知于1927年在南京市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学典礼那天,他亲自撰写了一副别开生面的对联,张贴在会场两边柱子上,联曰:“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此联文字不长,却容纳了这么多的牲畜和农作物名称,读来感到贴切工整而无拼凑之感,实属难得的佳联巧对。开学典礼上不写鼓励学生勤苦学习的对联,而倡导这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思想,至今传为联坛佳话。


  

来源 | 据娄国忠《奇趣妙绝“鸡”字联》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10295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684939 本月:3360814 今天:8188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