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锦春
扬中籍作家写扬中的长篇小说,我读过三部,一部是戴洵的《西来桥》,一部是潘圣仪的《雁鸣洲》,还有一部就是杨祥生的《江心跳板》。我觉得,这三部都写得不错,值得一读。不过,就反映扬中地方斗争史这一题材而言,当首推《江心跳板》。
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一部全景地展现扬中人民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历史的史诗性力作。
历史小说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架构,描写人物命运,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
我在扬中史志办工作过八年,参与了《扬中革命斗争史》《中共扬中地方史大事记》的编辑,以及《扬中县志》《扬中市志》部分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对扬中地方志和党史有所了解。
抗日战争期间,扬中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如:1938年底和1939年初,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两次攻打扬中,建立扬中抗日根据地,架起了“江心跳板”;1939年4月,《群众导报》创刊,陈毅亲自题写报名;1939年10月,江抗、挺纵八桥会师合编,上升为新四军主力部队;1940年2月,日寇侵占扬中后的第二个月,中共扬中县委成立,4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初开始的反“清乡”斗争,最终夺取胜利;1944年11月,伪连长罗云高起义,扬中下洲的日伪军据点被摧毁;1945年5月,攻占伪县政府,活捉伪县长章谋;1945年6月,“两桥”激战歼日寇等等;还有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如: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三任县长李培根、王龙、施光前,挺纵战地服务团团长王子清,《群众导报》主编赵良斌,扬中县委书记杨明、组织部长张日化等等。这些重要的人物与事件,书中都有详细的记叙和描写,而且用的是真人真事,是非虚构的,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当然,既然是小说,就可以虚构。研读作品,不难看出,书中有关人和事的一些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虚构成分;尤其是书中的主人公“黄裕友”就是虚构的。“黄裕友”的行动贯穿全书,像一根金丝线,把各个独立的、零散的人和事有序地串在一起,且浑然天成。生活化的细节描写,让一个个人物、事件都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使作品更具可读性、思想性。
优秀的历史小说,就应该是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使冷冰的历史变得有温度。我认为,《江心跳板》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为扬中作家提供了创作史志性文学作品的样板。
扬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短短百余年间,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现代,从贫困走向富裕,孤岛成岛城。
勤劳、智慧的扬中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谱写了改天换地的辉煌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和事迹,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源泉。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未来记住历史。这不仅是广大史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应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我真诚希望有更多的扬中历史题材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问世,像《江心跳板》那样,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