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小区里新装了充电车棚,既方便又实惠!再也不用为电瓶车充电烦恼了,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在经开区港湾新城安置小区,居民黄小斌推着刚充好电的电瓶车,对着崭新的充电棚连连点赞。该小区一期、二期新建的600余米电瓶车充电棚正式投用,80组充电接口可同时满足800辆电瓶车充电需求,一举破解了居民“充电难、充电险”的民生痛点。
港湾新城作为安置小区,一期和二期共有入住居民1450户,电瓶车是不少家庭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此前,随着小区电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充电难”成了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有的居民把电瓶车推进楼道,有的从阳台拉电线下来,不仅楼道堆得满满当当,还存在火灾风险。”恒跃村党委书记王世海告诉记者。
如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决一系列顽疾?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出发点。今年初,恒跃村接管小区物业后,先花费20余万元把小区的消防设施全部更新,随后开展调研,结合小区空间布局,确定在一期、二期中心广场旁和闲置区域建设充电棚,总投资约75万元。“我们既要考虑容量,也要方便居民就近充电,还得避开消防通道。”王世海介绍。经过数次居民代表座谈会和方案公示,同时考虑到安置小区老人多、智能手机使用率较低的情况,最终确定建设600余米的不锈钢结构充电棚,配备80组充电头——不仅支持扫码、刷卡充电,还能在充满后自动断电,周边也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电动三轮车这类大功率电瓶车充电,在各充电棚区域还装置了30个大功率充电口。如今,走进港湾新城小区,充电棚里整齐停放着各式电瓶车,居民扫码、插电、离开,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再也不用为充电操心了,7毛钱能充6个小时,我的电瓶车是踏板型的,都能充满。而且楼道也清爽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王阿姨的话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
从“飞线充电”到“安全充电”,从“充电难”到“充电易”,这一变化正是基层治理聚焦民生、破解难题的生动实践——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才能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杨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