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之举。今年4月,市委召开产创融合推进会议,以高站位布局彰显了推动 “两创”深度融合的战略定力,也让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锻造竞争优势的紧迫性愈发凸显。近日,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聚焦“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广纳各界良策、深探破题之道,为我市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培育增长新引擎注入智慧动能。
打破融合壁垒
构建创新体系是关键
“作为省、市政协委员,我在企业一线工作多年,参与多次省、市政协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创融合的重要论述,尤其认识到产创融合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但当前二者融合在产学研用和成果转化上仍存在难点、堵点。”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江苏大全长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罡坦言。
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着力构建政府牵头、企业主导、人才支撑的创新体系,搭建线上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方的精准匹配。同时,推行高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并给予企业技术专家兼职高校导师的资格,以“双向嵌入”提升人才对企业与高校双方生态的熟悉度,打破产学研用之间的壁垒。
强化人才支撑
激活融合“动力源”
人才是创新的火种,企业是产创融合的关键主体。在推动产创融合的过程中,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
市政协委员、江苏亿能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涛从企业自身推动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的转型探索实践出发,建议重点引进本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产业教授、首席工程师,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传承技艺,不断提升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占比。
市政协委员、香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凤林也介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协同创新方面的成果,同时提及面临的高端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他建议强化“人才磁场”建设,在关键领域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不断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
优化政策环境
筑牢融合“基石”
好的政策是孕育产创融合的沃土,也是资源集聚的“加速器”。当前,我市正在加速推进实施科技创新 “五项工程”,政策的“指挥棒”正精准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
市政协委员、扬中市通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海强建议简化政府科研项目申报流程,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类别,降低参与门槛。同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建立维权快速通道,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企业创新成果。
加大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是与会委员们的共识,大家纷纷建议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上对企业创新行为给予倾斜,特别是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励企业深耕创新领域。
发挥金融作用
为融合“添柴加火”
科技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金融之力既是纽带也是引擎。
界别群众代表、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中支行行长李辉表示,该行先后与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合作开办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人才贷”“苏科贷”“苏质贷”“专精特新贷”等多种专项金融产品,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6家,对全市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下一步,我行将继续配强科技金融顾问队伍,融合线上线下渠道,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覆盖度。打造‘科创融’全周期产品矩阵,以高效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李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