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我市新增7个辅具服务点 下一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研讨扩大会
生态岛城,逐绿前行绘新景
——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2025-07-09

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序时达标,管网改造、农污治理等3个重点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完成率镇江第一,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Ⅲ类比例保持100%……翻开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报告,碧水蓝天“不动产”正逐渐成为市民共享的“绿福祉”。

对于四面环江的扬中而言,长江不仅是地理屏障,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对岛城而言从来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关乎生存的“底线思维”。唯有在压实整改责任中重塑治理逻辑,在强化治污攻坚中破解发展困局,在坚持绿色发展中开辟转型路径,方能书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

守牢长江生命线,筑牢岛城生态根基,要有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担当”的治理觉醒。长江岸线是我市最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最需要守护的生态屏障。联合液化气站、金标装卸运输服务站、生活垃圾转运中心等长江干流岸线整治清退项目的加速推进,是我市向低效、粗放利用岸线挥别的果敢行动。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腾退,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确保岸线资源真正服务于生态与民生。 生态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考验的是担当,彰显的是定力,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对“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的加固。与此同时,禁渔禁砂的“利剑”常悬,执法监管的“铁腕”常在,是为长江“休养生息”保驾护航。对扬中而言,江鲜曾是名片,但守护“一江碧水”更是责任,唯有让鱼儿游得欢、江砂留得住,岛城才能在长江母亲的怀抱中持续汲取养分。

打好治污攻坚仗,擦亮岛城宜居底色,要有从“末端治理”到“系统修复”的路径革新。作为江中岛,我市的生态是“水、气、土”的协同交响,空气流通与江风密切相关,水系与长江紧密相连。唯有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才能让江风送来的是清新,而非尘埃;唯有内河清、污水治,才能让长江净,岛城兴。一方面,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79.4%以上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对工业减排、扬尘防控等源头治理的硬要求;另一方面,绿柳河、新扬河的水体消劣,兴隆污水处理厂的浓度提升,城南达标区的加快建设,每一项都直指岛城的“水脉”,是“必答题”。同时,强化污水管网运维,实现“污水不进江、清水绕岛流”,不仅是改善内河水质的关键,也是对污染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从“头痛医头”到“系统施治”,更是岛城对长江生态最直接的贡献。

激活绿色生产力,书写岛城转型答卷,要有从“电气之乡”到“能源绿岛”的蝶变跨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对立面。对我市而言,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关键路径,这其中,绿色智能制造是产业转型的“主方向”。培育3家以上镇江市级绿色工厂,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彰显了我市告别“高耗能、高污染”的决心。绿色智能制造的全面推广,不仅能降低生态负荷,更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让“扬中制造”贴上“绿色标签”,在有限空间里释放无限潜力。除此之外,从“索取”到“共生”,探索整岛光伏发展新模式,推动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510MW,是我市对“靠江吃江”的新诠释;全年完成造林400亩以上,既能固土保水、净化空气,更能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生产到生活,全方位构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生态美与产业兴的良性循环。

长江潮涌,见证着扬中从“江中沙洲”到“生态明珠”的蜕变征程。从长江岸线的“退”与“进”,到治污攻坚的“破”与“立”,再到绿色发展的“转”与“升”,每一步都彰显着我市对生态责任的坚守。未来,扬中必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科学的举措,在岛城大地上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范式,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和最硬核的竞争力。

□ 常谙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974643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8583087 本月:1107233 今天:8749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