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童年是一幅画,五彩斑斓;童年是一支舞,千变万化;童年是一曲歌,婉转悠扬。这个“六一”儿童节,我市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呵护江洲学子向阳成长、全面发展。
29日,市实验幼儿园的校园内欢声笑语一片,近百名孩子和家长齐聚一堂,共同参加“童韵端阳 非遗承趣”亲子游园活动。活动通过“粽形贴纸签到”和“长命缕系安康”等仪式,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朱砂点额启智”“艾草踏福辟邪”“兰汤净手沐香”等环节,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更在亲子互动中传递美好祝福,展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温馨画面。“作为家长,我们特别珍惜这样的活动机会。”家长刘伟南说,“看到孩子在活动中展现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们家长也深受感染。”
“哇,这个真的超酷!”“我要挑战这个拍灯的!”……市外国语小学的科普嘉年华现场热闹非凡。尖端放电、3D打印、锥体上滚、翻转镜像……每一个科普展区前都聚满了好奇的小脑袋。“科技集市”上,孩子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动手组装智能小车、操控仿生机械臂;社区志愿者协助孩子们通过AR技术解锁隐藏的科学知识;亲子协作环节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三棱镜分光”“干冰云雾”模拟实验,体验了磁悬浮实验、彩虹泡泡秀等趣味项目,在互动中感受科学魅力。市外国语小学德育处副主任黄云红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更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让童年更健康、成长更快乐。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市教育局牵头建立了“1+N”协同育人模式,其中“1”以学校为主体,“N”整合家庭、社区、文化场馆等多方资源,为孩子们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成长支持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各中小学普遍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成长课堂”,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展亲子沟通、心理健康等主题讲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食堂、社团,沉浸式体验校园生活,有效增进家校理解互信。部分学校创新建立“家校共育积分制”,鼓励家长参与志愿服务、亲子阅读打卡等活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为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我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举办“家风故事分享会”,邀请模范家庭分享和谐家风培育经验;开展“亲子共成长”实践活动,组织家庭参与手工制作、户外拓展等互动项目。同时,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纷纷开设“未成年人专属通道”,定期推出科普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形成社会育人合力。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协同育人的成效。”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蔡君表示,接下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强化学校导师纽带作用,促进导师能力提升与育人质量提高;同时,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改革,搭建 “教联体” 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联合教研、特色课程开发等活动,在全市营造良好氛围,助力孩子们在温暖关怀中健康快乐成长。
(徐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