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上一条:贾晟开展服务基层“重点外贸企业行”活动 下一条:江冠电器核心产品业绩稳健增长
守护“绿色文脉” 让城市“活化石”焕发新生机
我市构建古树名木全周期保护体系
张梦娇   2025-04-21
本报讯 春日的暖阳穿过遒劲的枝丫,在长寿园古银杏树下洒下斑驳光影。这株见证城市三百年沧桑的 “活化石”,如今被精心设计的树池环绕,枝干上崭新的防虫涂层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随着全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正式施行,我市通过“制度+养护+文化”三轮驱动,为130株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筑起法治屏障。 在良种繁育场,园林工人正在为三株百年银杏建造新树池,并涂刷防撞警示漆。“过去这里堆满工厂杂物,树木的根系长期受挤压。”市市政园林工程处副主任陆军介绍,通过十余次协调对接,终于清运出数余吨杂物,新建的生态树池让古树重获呼吸空间。这样的抢救性保护已成常态,自2024年至今,已实施古树复壮工程10余项,累计开展专业养护作业20余次。 制度创新为古树保护注入法治基因。我市建立“一树一档”数字档案,每棵古树配备专属“身份证”,树冠投影5米范围划定为保护红线,建立了19人的“专业技术+专业养护”管理队伍。每月进行动态监测、季度专业巡查,严禁在范围内种植农作物、动用明火以及在树体刻画、挖根折枝等损害自然生长行为,累计制止劝阻侵占种植、物品堆放等不文明行为11起。 文化传承赋予古树新活力。我市对金星游园、长寿园两个依托古树名木建造的小游园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充分挖掘古树背后的名人轶事、民俗传说,并融入景观设计,既守护了历史记忆,又新增了2000平方米市民休憩空间。“我们要让古树开口说话,成为城市文化教育的天然课堂。”陆军表示,未来还将通过古树认养、研学基地等模式,构建全民参与的守护网络。 目前,全市73株古树名木、57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全部纳入法治化、精细化管护体系。从制度设计到专业养护,再到文化活化,这座城市的绿色文脉正在法治护航下续写新的年轮。 (张梦娇)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5806476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4345933 本月:696163 今天:7573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