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心中那块绿地 下一条:佚名3
古文之乐
  2024-04-10

  □ 杨峻岭 最近几年我写了几篇古赋,虽才疏学浅,兴趣所在勉力为之。每次绞尽脑汁的时候,昔日背诵过的古文辞章就时常在脑海中荡漾。 记得38年前,我在镇江师范扬中班求学,正是最艰辛的时刻,腹中无油水,心中有定力。蒋金琦老师谆谆教导我们,学习语文非下苦功不可。二年级语文老师史惠君要求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好像也是非常寒冷的季节,我花了半天功夫将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下午到老师办公室背书,还是有点小紧张,老师让我从第一段开始背诵,我暗自窃喜这是我最熟练的一段啊,我一个字不打愣背下来,刚刚准备第二段,老师说可以了。我赶紧谢过老师,奔赴篮球场。多年以后,这些情景好像就在昨天,这些古文依然如同我出。 当然学习背诵古文是苦差事,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是必修课。我听过台湾大学的一位教授的讲座,他说背诵是童子功,古典诗词可以在孩子五岁到十五岁期间大量记忆,会其义不求甚解。儿时背古诗词就是石头上刻字,受益终生,对于开启学生心智有重大作用。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在记忆背诵中度过的,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上书本到田间地头背书,空气清新,曙光初照,神清气爽,从头到脚都是活跃的细胞,背书也就水到渠成。22岁的时候我已经是小学老师,参加自学考试第一门是王力老师的《古代汉语》,每天晚上自学三本书,竟然考了70多分,也是当年背书所赐。查分时招办老师介绍,这门课程好多人考了三次才及格。是的,当你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你会觉得经典对于你的意义,在适当的时候苦差事也可以变为趣事。 2007年夏日有机会来到安徽滁州,中午在部队食堂午餐后,我提议到琅琊山漫步,大家都应允同行。正是艳阳高照的时候,山虽然不高,20分钟的山路一路走来,没有到山顶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在路上《醉翁亭记》的句子始终在我的心头萦绕:“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那时候的景区还没有精心打磨,绿化、亭子都不够精致,道路还不够平整。然而登山远眺四方,纵横八荒,一片苍茫,诗兴勃发。踏着太守的脚印追寻那一份记忆,信可乐也。我三次到绍兴,第一次因为事务匆忙、人员众多没有去兰亭,心中略有遗憾。后两次行程必然有兰亭一叙,作为书法爱好者必然与王羲之神交已久。穿过密密的竹林,走过神圣的殿宇,来到曲水流觞处,模仿当年情景坐在石坎上,将酒杯、竹叶放入水中,任其流淌,思绪也随着《兰亭集序》的韵味流淌:“虽世事殊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每将有感于斯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满目青山会首,在心中默默背诵古文的韵味是多么舒心的往事。 春天,看着河边的春柳就要吐芽,感慨时光易逝,我打开记忆的阀门,梳理我最喜欢的诗词文赋。在闲暇之余默写古文数篇,错误百出,收获满满。这些经典包括几百篇唐诗宋词,还有十篇古文:《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兰亭集序》《阿房宫赋》《赤壁赋》《出师表》等。通过查阅电脑修改,古文观止,非手自笔录不能刻石记忆。好多句子都已经湮没在时光的长河里,顺序和字句都有错误。我在抄写的同时加强记忆,这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古文有异常丰富的营养,文字洗练,句式多元,文气如虹,对于现代文学写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好多文章都有他的影子,如《百年古屋映沧桑》《谁持铁臂当空舞》《嘉美华章温润岛城》等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古诗文片段,为文章增色,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自己直抒胸臆。写作 《我的大学》一文,我在下班路上,“三年相伴梦溪园,一生魂系寿邱山”的诗句猛然涌现在我的心头,也许就是长期浸淫于此的果实。 游览绍兴后我写了《水润绍兴泽被后人》,从标题到正文都受到了《兰亭序》风格的熏陶。开篇写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之稳重、水之灵动兼而有之,岂不善哉。在绍兴,移步换景之中遇到的都是水,需要假舟楫之便。低眉俯首之间水浸润了我的心。”写赋必然有大量的古文积淀,我是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切身体会,买了一本《绝妙好赋》作为参考,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味。在《复旦科技园赋》中我用了“余心之所乐矣、余心之所向矣、余心之所矣”整饬排比句抒发身在上雅园的愉悦心情:“余心之所乐矣,唯东亭绿竹,西苑瑞柳,南阊金门,北廊兰芝。”后面两句续上春夏秋冬、晨晌夕夜,四时之景不同,四季心境皆喜。这里显然是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语句以及古文名篇中的景色描写。 有三位老师对我的影响较大,一位是严华银老师。1982年左右在我家的田野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轻俊秀的老师,每天下班后一个多小时在田埂上背书。第二年我上初中时,才知道老师已经调到高中做老师,当年他就是在本科深造时,到田野间背书的。由此我想到,在田埂上背书是跳出农门的捷径。一位是顾明社老师,先生每次有赋文新鲜出炉,发给我后就认真拜读,报纸上逐字逐句研读,还剪下来收集以便学习,我品鉴他“古赋定有金玉之声,用功深似厉刀之石”。第三位是曹贤华老师,身在美国的商界人物对于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时常有诗作发布,写诗词对于他来说好似小菜一碟,脱口而出,此等功力常人望其项背。与他诗歌互答,我也写出了诸如“共赏一轮天涯月,同填数曲思乡词”这样的诗句。 吾虽愚钝,但是在诸位老师的引导下,还是有些收获,在古典文学的浩瀚海洋中遨游还是乐在其中!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0989499
位访问者
本年度:27840451 本月:418511 今天:2072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