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好吃又好看的“豚宝包”上市 下一条:我市举行防汛抢险水文应急监测演练
村民共建共享村史馆彰显特色文化“留住”农民乡愁
孙华丽蒋丹   2024-04-08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惠民政策持续加码,民生红利不断释放,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生活在这里很幸福》专栏,聚焦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养老服务、基层文化等,全媒体报道基层百姓的幸福生活。 本报讯 “走,去我们村新建成的砂轮历史文化展览馆看看,我们都跟砂轮打过很多年‘交道’,一看啊,过去的那一幕幕像放电影,历历在目。”近日,家住新坝镇红联村村民孙留保约上邻居一起去家门口的砂轮历史文化展览馆转转。这也成了新坝镇红联村村民们最近的“常规动作”。展览馆里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图片无声地诉说着红联与砂轮的故事。 砂轮,曾是新坝镇红联村村民手中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很多人的财富之门。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敢闯敢试的红联人把废旧砂轮收购回来,巧妙改制成各式各样的新砂轮,再销售到市场;砂轮也开启了扬中乡镇工业时代,萌发了扬中人 “四千四万”精神的种子。 “我们红联和砂轮的故事是独特的,村民们对这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大家都支持建一个以砂轮为主题的展览馆,串起当地与砂轮有关的人、事,也是为这里‘留住’一段历史、一份记忆。”红联村原党委书记郭兰彪介绍说。 依据村民的意愿,红联村盘活了一个村民小组的三间老仓库,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作为展览馆所在地,很多村民还主动拿出了自家的收藏,变私有为“公用”。 “你看,这一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手动做砂轮的设备,就是我们村八组的村民印德美捐赠的,这里所有展示的如砂轮样品、当年的介绍信、销售合同、出差的车票等也都是村民捐赠的,可以说一件物品背后就是一个故事。”红联村党委书记周其勇说,“我们建这个砂轮历史文化展览馆就是为了记住一段辉煌的历史,引领后人继续发扬 ‘四千四万’精神焕发新活力,未来这里也会是红联的一张文化名片。” 如今,乡村文化渗透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村子最具辨识度的名片;像红联村的砂轮历史文化展览馆这样,村民共建共享村史馆已成为新坝镇乡村文化的“新风尚”。 新坝镇立新村村民王建中,是一位风筝爱好者,多年来不仅爱放风筝,而且痴迷做风筝,出自他手的哨口风筝不仅好看还好听,并因此成为当地“一绝”。最近,他把自己多年来制作、收藏的十多款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的哨口风筝全部放到村民俗馆里展示,随时供村民和游客参观;他只要有空还“坐镇”这里,既现场展示风筝制作技艺,也为游客们讲解每一个哨口风筝创新点,激发更多人的兴趣。 “风筝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我的哨口风筝已成功申报扬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要让更多人知道它、走近它,从而喜爱上它,特别是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接触和引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地接触。”王建中道出了他的初衷。 2023年9月建成的新坝镇新安村村史馆也是村民共建共享的一个文化新空间,集展陈、科普、教育、休闲于一体。这里不仅有生动反映村级发展的主题展览,还植入了读书、科普、社团等普及项目,村民经常多形式地聚在这里,根据爱好自主 “充电”,文化氛围越发浓厚。 “现在,村史馆是我们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走进来看看,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让我们倍感自豪,而且这里能适应不同群体文化需求,放大了村史馆的教育服务功能,也成了我们文化生活的新阵地。”新坝镇新安村村民戴学林说。 每一个村史馆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个故事,记录着村庄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彰显着一方人们的智慧;而新坝镇村民以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深耕独特的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融入乡村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通过凝聚乡村各方的合力,更好迸发乡村发展的活力。 (孙华丽 蒋丹)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0403243
位访问者
本年度:27062762 本月:9918280 今天:48868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