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扬中要闻 |
|
|
|
走马吴江看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生活殷实的小康市——看吴江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
|
本刊报道组 2006-09-26 |
|
2005年底,吴江率先跨入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级市行列。在采访中,吴江的同行告诉我们,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最大的难点。为此,吴江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使得该市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7%,达到8760元。
鼓励创业促民富
“一个年收入3万元左右的创业人员可以带动全家进入小康水平。”吴江人觉得,要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坚持就业与创业并举,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2004年,吴江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超越计划”和服务业“振兴计划”,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营造“低成本运行、低门槛进入”的创业氛围,激活农民创业潜能,每年新增农民“小老板”2000人以上。三年间,该市累计有3万多农户参与二、三产业投资创业,农民投资收益达5亿元。
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为吴江的农村劳动力开拓了建房出租、家政服务、经纪流通、建筑打工等增收新空间。据介绍,吴江工业经济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万个,吸纳就业31万人,支付职工工资总额33亿元;“房东经济”发展迅猛,私房出租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同比增加4000多万元。此外,利息、投资分红等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农户增收。
技术培训帮民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吴江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标,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经纪人、下岗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民营企业老总等对象的素质培训。
该市决定:每年出资300万元,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免费为每人介绍就业机会3次,确保1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到位,推动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技术工人,并使更多技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从而有效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2005年,由此带来的工资性收入增加总额超过1.5亿元,人均增收283元。
据统计,2005年,吴江市共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327期,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农民骨干达17.2万人,其中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辐射带动农户达20000户。
建立经济合作社带民富
8月18日,吴江临沪经济区元荡村益民经济合作社投资1000万元建设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的30亩建设用地规划图正式获得批准,这标志着吴江市首个富民合作社项目即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今后该村入股的村民又多了一种身份—————股民。
作为一种全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益民经济合作社让村民以村集体建设留用地的征地补偿款投资入股,吸纳社会资金和村民的增量资金入股,由村委会牵头组建,村集体控股。按章程规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股份,作为优先股实行保底分红,年分红收益每亩可达1200元左右,承诺风险由村里承担。
深入推进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大合作”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在吴江,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2家,带动农户5万多户,解决了当前农户分散经营,品牌、技术、协作方面势单力薄的问题,组织农户抱成团来参与市场竞争,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200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合作投资总额达1.5亿元,联合营销总收入突破5.5亿元。
调优农业让民富
围绕“做优粮油业、做美林木花卉业、做精蚕桑业、做大畜牧业、做特蔬果业、做强水产业”的产业发展要求,近年来,吴江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粮油、水产、蚕桑、畜禽、蔬菜、林果六大主导产业。目前,吴江市已通过省级无公害农水产品产地认定100个、无公害农水产品102种,数量在全省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优质农产品覆盖率超95%以上,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业现代化示范园8个,面积达到3万亩。2005年,该市实现农业总收入31亿元,比2000年增加5亿元。
同时,吴江在各个特色农产品领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5000人之多的农业经纪人队伍,他们的触角伸向了水产、畜禽、苗木、蔬菜等市场,把吴江的农副特产销往外地,甚至国外。在给自己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经纪人也成为了带动吴江农民致富的生力军。
完善保障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福利性收入成为吴江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2005年,吴江的城乡社会保障网越张越宽广,相继出台、调整了10多项关于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内支出达到3.8亿元,全面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土地换保障”、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受到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欢迎,去年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农保、“土保”政策也相继作了调整和完善,明确了渔民参保的相关政策,将农村三代同堂老人、80岁以上老人纳入享受对象,农保政策惠及更多人群。到去年年底,享受“土地换保障”政策的有12.6万人,参保率达到98.29%,其中到达享受年龄的共3.2万人。参加农保人数达到11.31万人,参保率达到98.4%,到达享受年龄的有7.1万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扩大,提高基金标准、封顶线和补偿比率,在建立家庭医疗账户的同时,将基金标准由每人每年37元提高到100元,补偿项目由4个增加到12个,目前参保人数达到49.9465万人,参保率为97%,有效地减少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据统计,去年吴江农民所得的低保、土保、农保和干部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总额同比增加5990万元,人均增收110元。
同时,吴江市于2003年全面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农业税不再直接向农民征收;从2004年起该市又全面取消“以资代劳”等农民合同内负担,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去年11月,吴江市无养老医疗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金开始发放,首批3679名无养老、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从此以后每月有了80元的养老金;今年起,该市9万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所有本市城镇在籍居民(包括在校学生)都列入了合作医疗保险的范围,从而使医疗保障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全覆盖;从2006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