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八桥中心小学的校园,一股创新式的艺术教育沁人心脾。和谐的人文环境、活跃的学习氛围、浓郁的审美情趣,处处体现了学校对美育的追求,教室里,诗声朗朗,操场边,弦歌不绝。八桥中心小学为每一位学生擎起了一片艺术的天空。
诗词古韵,香飘校园
诗词教育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创作思想的重要途径。八桥中心小学成立了《童星》诗报诗社,每一个喜欢写诗的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 “优秀作品”向诗社展示;校园网站开设了诗词交流专栏,老师们会精心把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向外推介,同时汲取外界的营养;学校排定了诗教课程,学生通过诗与表演的结合,演起“李白”,扮成“杜甫”,在欢乐之余也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诗词擂台赛上,诗词妙对、看意说诗、诗词改写都成了孩子们的 “绝活”。 一场以“春”为主题的诗词创作,有的吟道“茸茸绿草满天涯,涓涓野水透晴沙”,有的则念“珍珠碧幕摇青月,紫桐花开似有声,千枝百头吐翠绿,万物蓬勃正此时”。一时间,佳作迭出,诗教让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了释放……
歌里歌外,声乐传情
音乐是心灵的净化器。在八桥中心小学,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老师,他们将音乐艺术教育定位在“发展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雅性情、促进学生愉悦成长”,音乐成了学生和老师交流心声的一座桥、一扇窗。
音乐课上,老师除了教会学生每支歌曲外,还会让学生从歌声中尝试理解音乐的情感。“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是八桥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老师们将音乐教学远离了考级的目标,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去感悟。
笔墨纸砚,描绘希望
美术和书法是引领学生认识世界的“桥梁”。八桥中心小学在美术书法教学中,构建了由易到难、由低入深的项目体系。剪纸、陶艺、素描、编织都让孩子享受到了动手创作的欢乐。老师带着孩子围坐在花丛旁,尽情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在学校的走廊里,橱窗中,都陈列着由学生描绘的作品,既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更在他们心中根植了对艺术的追求的理想。
由于始终坚持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八桥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镇江市德育先进学校、镇江市模范学校等众多荣誉称号。
校长杨德武向我们介绍说:“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为本的思想,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成长的天地里,个性张扬,激情洋溢,笑容灿烂;在温暖的阳光下,让每个孩子享受生活,放飞生命。”
□黄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