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客厅,茶香袅袅中,55岁的谢小秋指尖轻拨古筝弦,《渔舟唱晚》的旋律缓缓流淌。“以前总觉得老年生活就是带孙子、打麻将,没想到这古筝一学,日子竟过得比年轻时还热闹。”她笑着说,这断断续续练了两年的古筝,成了退休生活里最动听的底色。
谢小秋的退休生活,源于“承欢膝下”的踏实。孩子放弃外地工作回乡创业,让她不必再牵挂远方;老伴成了家里的“后勤部长”,做饭、跑腿之余,闲了就去河边钓鱼,两口子各得其乐。“孙子上学后家里空了些,我就约着姐妹们,下午睡够了,一起弹弹琴、聊聊天,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
初学古筝时,谢小秋也曾打退堂鼓:“一把年纪学这个?肯定学不像!”第一节课下来,她却被琴弦间的韵味吸引。“哪有什么难不难,用心练、慢慢攒就行。”老师的严格是她进步的催化剂——课上开小差会被当众批评,指法不对时甚至被轻轻打手,“我这‘老学生’可没半点特殊待遇。”
“古筝真的不难”,谢小秋反复强调着这句话。回想起初学时的犹豫,她不禁笑起来:“我这么大年纪还学古筝呢,我肯定是学不像的。”但一节课下来,她发现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起久坐伤腰的麻将,古筝成了她的“健康选择”:“练琴时关节都能动,还能让脑子不闲着,总比担心老年痴呆强。”如今的她,不仅能熟练弹奏多首曲子,还成了姐妹们的“小老师”——谁弹错了音区、记错了指法,她一听就能指出,却总摆手:“我就是听得多点,算不上老师。”
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谢小秋的“老有所乐”,就藏在古筝的声声慢里:是儿女绕膝的安稳,是夫妻相伴的默契,是姐妹同行的热闹,更是用热爱把退休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的踏实。正如她常说的:“只要想做,年纪从不是阻碍,简单的日子,也能弹出好滋味。”
□ 张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