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孤 云
走进大别山
  2025-11-18

  

□ 陆云

从我学生时代听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起,大别山便在我的心中烙下了神奇神圣的印记。2019年深秋,单位组织赴安徽金寨学习培训,我第一次有幸满怀好奇与敬仰走进了大别山。今年国庆,这份牵挂再度涌起,我和爱人相约堂兄妹一行五人,自驾游,循着山水脉络与红色踪迹,再次走进了大别山。

此次大别山之行,我们首日游历安徽岳西,次日探访湖北英山。虽只短短两日,我却越发读懂了这座山藏在风光里的底蕴和神奇,也更深切地触摸到了它刻在岁月中的厚重和温度。

大别山是我国中东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褶皱山脉,横跨河南、湖北与安徽三省,是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麓水流奔入淮河,南麓水系归入长江,悄然划分着淮河与长江两大流域,也为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增添了关键性辅助标识。

抵达安徽省岳西县,我们首先奔赴鹞落坪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参观。广场上,李先念同志1984年6月亲笔题写的“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的纪念碑巍峨矗立。我们先后参观了手枪团、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聂家老宅)和红二十八军展陈馆,这里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实物、每一桩往事,都在诉说着峥嵘岁月。

第二天我们专程赴湖北英山大小旗岭游览。大旗岭与小旗岭组成的山脉呈南北走向,中间有昭关,其门联气势恢宏,东侧“淮南江北二省扬威”彰显皖地襟怀,西侧“楚尾吴头一阁扼险”尽述鄂地风骨,门东向是安徽省岳西县,门西向是湖北省英山县。如今昭关是皖鄂两省分界处,在原古吴楚长城原址上重建的三公里长新吴楚长城宛如巨龙盘踞在大小旗岭上。

沿着城垣从大旗岭往小旗岭走,风轻柔地给我们吹来野花的淡香和秋日山林间特有的清爽气息。

行至鄂皖交界和江淮分水岭标识碑,许多游客正围着拍照,深灰色的石材上前后两面分别写着“鄂皖交界”与“江淮分水岭”的红色大字。我上前用手指轻拂碑面,仿佛触到了当年吴楚分野的历史温度。我们轮流双脚分别踩在界碑两侧,互相拍照,笑着留下了“一脚跨两省”的瞬间。

我们在此驻足良久,极目远眺,四周山峦叠嶂,远方云山雾罩,近处花岗岩与片麻岩构筑的山体透着苍劲,林荫深处偶有白鹳、金雕乘风掠过天际,为静谧秋景增添了几分豪迈与壮阔。

随后我们又前往英山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参观,我被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深深吸引,久久驻足,不忍离开。在一幅大别山作战地图前,我们一行停下脚步,指着图上标注的进军路线、防御阵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研讨起当年将士们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如何凭着顽强意志在山林间穿梭,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守护根据地,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多了一份敬畏,对革命精神多一层理解。

大别山的美不止于秀丽的山水风光,更在山水间沉淀的风骨和精神。这份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这份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传承。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62680946
位访问者
本年度:220727657 本月:21097643 今天:3950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