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老板,来两份拉条子。”“来份油泼肉丝面。”11日饭点,位于八桥街上的“见个面吧”面店里,人气旺、烟火足,热气裹着面香从后厨漫出,大多来客进店后都熟门熟路地寻空位坐下,点单声透着亲切。
两年前,朱腾跃、武倩玉夫妻俩从陕西来到扬中,在八桥开了这间“见个面吧”陕西风味面店,小小的店因面条风味够正宗、口感够筋道、选择够多样,吸引了大批面食爱好者到店吃面。
“我喜欢他家的油泼肉丝面,基本每次来都点,口味好、有嚼劲。”顾客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本身就特别喜欢吃面食,最开始听同事说街上开了一家名字蛮有意思的面店,就来打卡了,一吃很对“胃”,慢慢吃成了“回头客”,不仅自己经常来吃,还给身边人都推荐了。
“当时来扬中,在八桥开店,算是‘一时冲动’,现在看来是选对了。”听到食客的夸赞,武倩玉笑得爽朗。她回忆,因为老公的妈妈在八桥这边工作,以前经常来玩,后来就萌生了来扬中开店的想法。作为陕西人,自带“爱吃面、会做面”特质——“早上馒头、中午面”,小夫妻合计了两个晚上就做了决定。“等租好了店面,才告诉陕西家里的,家里人也支持,说年轻人就该闯闯。”
取名“见个面吧”,纯粹是想了好几个名字都已被注册了,后来干脆简单点,夫妻俩留下了这个既顺口又显亲切的名字。
开业初期,不少人冲着新店开业来尝个鲜,一尝,满口惊喜——现擀的面条、喷香的炒菜配料,更绝的还有不同样式的“辣”。为了还原陕西味,店里的花椒、辣子都从陕西邮寄过来的,剁辣椒、辣椒油则是朱腾跃亲手炒的,多元搭配,让一碗面层次丰富。“我们最爱他家的拉条子,正宗。”常客肖女士和郭女士是嫁到扬中的陕西人,她们说在“见个面吧”吃到了地道的家乡味,特别亲切。
当然,夫妻俩也会根据扬中本地人的口味调整辣度,面品种类也会跟着季节和食客喜好进行调整,除了热销的拉条子、biangbiang面,店里还有现包的水饺,最近还新上了陕西特色“烩麻食”,等天再冷些,臊子面也将热乎登场。
如今,凭着这碗“既有家乡灵魂,又合本地胃口”的面条,慢慢地,老客带新客,口口相传,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夫妻俩也越来越忙。每天清晨6点,夫妻俩就开启忙碌模式:武倩玉负责和面,一次要准备两大桶,一桶十来斤;朱腾跃则负责炒料,土豆丁、木耳、鸡蛋、番茄、青菜、肉丝等食材搭配得恰到好处。之后的十几个小时里,“见个面吧”面香、人声、暖光“交织”,很是热闹。
看到大家吃得开心,听着大家夸“好吃”,武倩玉表示忙得也开心:“如今小孩就在附近的幼儿园上中班,接送也方便,有时忙起来,顾不上孩子,隔壁的叔叔阿姨都会留心,帮忙照看。”夫妻俩说,这两年在异乡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人情味。
(匡雪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