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操场上,跳绳翻飞划破清晨的空气,篮球击地的声响与奔跑的脚步声交织——这是崇德小学上午第一节体育课时的场景。自“2·15专项行动”实施以来,这样的活力场景已成为我市校园的日常。
“现在每天都有体育课,我学会了三步上篮和团队配合,”崇德小学五年级学生李铭飞擦着额头的汗水说,“以前一周只有三节体育课,现在每天都能和同学们一起运动,感觉整个人都更有精神了。”
作为全市首批试点校,崇德小学率先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并构建了“一加N”多元化体育课程体系。崇德小学校长季正伟说:“学校提供了足球、篮球、体适能等十多个体育项目,让孩子们在汗水与拼搏中收获自信。”
今年春季学期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理念,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全面落实省教育厅“2·15专项行动”,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使得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江洲中学的孩子们纷纷走出教室,走上操场,或跳绳,或踢球,或开展简易体能锻炼,尽情享受课间15分钟带来的快乐。
“时间变长了能玩的东西就更多了。”初三学生王曦悦说,“原来十分钟的时候,上个厕所看会书就要上课了,现在我们可以组织集体小游戏,有时还会进行乒乓球或者篮球比赛,课间充分活动后,回到课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在做好运动技能教学和日常锻炼的基础上,如今,我市各校正推动“2·15专项行动”从“教会、勤练”向“常赛”深化拓展。今年,全市着力构建“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的校园竞赛体系,要求各校每年组织校内体育竞赛不少于6项,并持续完善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市级竞赛体系。通过班级对抗、年级比拼、校级联赛等多层次选拔机制,让学生在竞技中培养团队精神,锤炼意志品质。
为确保锻炼效果,我市同步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各学校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改进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抽样调研,并对各校测试结果进行排名公示,以精准数据推动个性化锻炼计划的制定实施。截至目前,首批试点学校学生每日体育活动达标率已达100%,体质监测优良率提升8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朱向群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2·15专项行动’,聚焦体育课堂提质增效、体育设施智能化升级以及家校协同机制创新,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建设学生体育俱乐部等举措,确保学生校内校外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以更科学的规划推进以体育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徐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