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9日,由大津重工承建的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网箱型平台“湛江湾1号”将于广东湛江正式交付。目前,该平台已顺利完成全部建造任务。作为全球首个实现船网融合设计的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其即将交付不仅标志着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实现重大突破,更彰显了大津重工以创新研发驱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升级的硬核实力。
这艘总长154米、宽44米的“海上智慧渔场”,拥有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内设12个独立养殖区域,可实现多品类鱼类同步养殖。从设计到建造,该养殖平台面临船网结构协同设计、深海抗风浪性能保障等多项技术瓶颈,而这些难题的逐一破解,正是大津重工核心研发实力的集中体现。
“我们通过自主搭建的三维数字化虚拟造船平台,让设计、制造、装配到性能检测的全流程都能实现可视化仿真。”大津重工总经理王友军介绍,这种“数字赋能制造”的模式,大幅提升了高端装备建造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为“船网融合”核心设计落地及平台按节点完成建造提供了坚实保障。
即将交付的“湛江湾1号”具备五大核心优势:首创船网融合设计,实现降本提质;深远海全域适养,有效拓展养殖空间;自航游弋养殖,营造最优水环境;超大规模养殖,实现集约高效生产;全流程智慧化,达成精益养殖目标。这些核心技术填补了深远海智能养殖领域的多项空白,为同类海洋高端装备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更夯实了我国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先根基。
“湛江湾1号”的成功投产非偶然,而是大津重工深耕智能船舶和海洋工程全领域多年、持续创新的必然结果。今年以来,该企业已先后参与“铁建大桥起2”号1300吨全回转起重船、“铁建大桥桩1”号156米动力定位打桩船等多个高端海洋装备项目的建造,通过持续推动数字化、绿色化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高端海洋装备研发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全流程融入,既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更书写了高端装备制造的‘中国速度’。”王友军表示,未来企业将持续聚焦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力争在更多高端海洋装备领域取得新突破,为海洋强国建设持续输送创新动能。
(施周骎)
记者感言:在我市推进“智造岛城”战略背景下,大津重工的创新实践正是战略落地的鲜活印证。全球首创的154米“智慧渔场”,以船网融合、全流程智慧化等技术,既彰显企业突破行业瓶颈的硬实力,更凸显“智造岛城”对高端制造的赋能成效。
这份实力源于战略指引下的长期积淀。企业今年接连拿下“铁建大桥起 2”号、“铁建大桥桩1”号等高端项目,靠数字化虚拟造船技术升级,高效转化技术经验,构建核心竞争力,与“智造岛城”聚焦创新、厚植产业的导向高度契合。
“湛江湾1号”的全球首创是战略赋能与企业积累的必然结果,其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为海工装备规模化生产提供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