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10日上午11点,我市新坝镇红联村的助餐车一如往常,准时开到了红联村红灯6组王采法老人的家门口。“今天的菜都合我心意,有肉圆鸡毛菜、清炒莴苣、白菜烧百叶,干净卫生、营养丰富又好吃。”今年73岁的王采法老人是村里订餐的老主顾,这一订餐就是8年。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2016年,我市新坝镇红联村居家养老助餐点正式开办,是全市首批设立助餐服务的村(社区)。8年来,红联村的助餐车风雨无阻,不断档为村里老年人提供爱心午餐,让村里70多户老人都吃上“放心饭”,逐步解决了村里高龄、孤寡、独居老人用餐难题。
“让村里老年群体吃饱、吃好”仅仅是近年来红联村做好农村老龄工作的一抹缩影。为了更好地服务村里老年特殊群体,红联村还开展了“邻里守望”网格员关爱行动。
赵沈健是红联村第14微网格的网格员,如今他是这一片老人们打心底依赖的“贴心管家”,谁家老人有难处、需要搭把手,他一定是第一个应声、第一时间赶到的。“小赵每隔几天就来家里看看,遇到急事,只要一个电话,他随喊随到,家里家电有故障、买日常用药,都是小赵过来,这孩子热心得很。”提起赵沈健,马连英老人连连称赞。
“我们以‘微网格+为老服务’为载体,通过有温度的关怀,让老年人足不出‘网格’,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让‘养老’变‘享老’。”红联村党委书记周其勇介绍,红联村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关系近”的优势,架起老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连心桥”,每月入户走访高龄、独居、空巢及困难老人,形成一人一档,及时掌握老人身体、思想和活动等情况,实现精准服务;对有需求的老人上门开展助餐、卫生护理、精神关爱等服务,让关爱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红联村还通过送戏下乡、重阳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村域内老年人切实感受到老有所乐。
值得一提的是,红联村的老人们在享受贴心为老服务的同时,也主动扛起责任、发挥余热,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老人们凭借邻里相熟、威望深厚的优势,用接地气的话语化解邻里隔阂,实现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在“最美乡愁路”打造等乡村建设重点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配合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为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份“村里护老、老助乡村”的双向奔赴,让“养老变享老”的内涵更加丰富。
周其勇说:“我们相信,通过持续努力,红联村将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善爱红联’的品牌也会打得更响,村里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会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赵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