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镇江市人大代表扬中组调研中国电信镇江分公司 下一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研讨(扩大)会
一张纸,剪出城市文化名片
  2025-11-11

  

剪纸人正年少,是这个时代对文化传承的解读。

“孩子们,你们想象中柿子是什么样子的,就把想象淬进剪刀、落在纸上……”丰裕中心小学的剪纸课上,老师话音一落,六年级学生杨相宜的指尖翻飞间,一颗颗饱满圆润、透着喜庆气息的秋日柿子剪纸渐显雏形,红纸上的纹路随着她的动作慢慢清晰,满是灵动与生机。

扬中人说到剪纸,就能立即联想到非遗,这是一个本土培育的文化符号。周边城市谈到剪纸,也会指向江中的一个小岛,这是一个文化符号的输出。

人与文化的相遇,讲述了人和时代的故事。“十四五”期间,我国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而这五年,也是杨相宜与剪纸技艺相遇、相熟的五年,从一年级时萌发对剪纸的懵懂兴趣,到如今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她的成长轨迹,正是这一时代浪潮下的生动缩影。

从2008年7月我市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23年3月公布第三批扬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的深耕让扬中非遗矩阵愈发厚实。从竹编的经纬交织、河豚食俗的鲜醇滋味,到箫笛制作的匠心巧思、九狮图的灵动舞姿,再到玉雕的精雕细琢、虎头鞋的针脚温情、剪纸的纤巧灵动……诸多非遗技艺共同织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全市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19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镇江市级传承人11人,扬中市级传承人6人。让老技艺有了“活的载体”,也让剪纸这样的非遗项目能稳定传承,为杨相宜这样的孩子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更多可能。

我市不断创新突破的传承模式,更让杨相宜的剪纸学习之路走得愈发顺畅。在阵地开辟上,利用博物馆展厅,开设非遗专区、打造民俗校园基地、成立非遗体验馆。丰裕中心小学的剪纸展厅就是其中之一,让杨相宜能随时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在活动开展上,中秋游园会、太平文化旅游周、“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中常有非遗展示,文博场馆还会开展相关社教活动,杨相宜曾跟着老师参与过社区民俗活动中的剪纸展示,在实践中提升技艺;在队伍建设上,我市不仅开展非遗普查、建立档案,还积极申报和推荐传承人,组织他们参加培训与展销。

尤其是我市把非遗纳入学校教育的举措,直接照亮了新生代们的非遗传承之路。丰裕中心小学将传统“信天游”式剪纸引入课堂,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校的多幅剪纸作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2024年丰裕中心小学申报的“‘剪撷童趣’脱稿剪纸校本教学”被评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实践案例。

现在,杨相宜不仅能独立创作精美剪纸作品,还会主动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剪纸背后的故事,教他们握剪刀的姿势、下剪的技巧。“看着弟弟妹妹们眼里的好奇,就像看到五年前的自己。”她说,“剪纸在我们手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感到非常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杨相宜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我市,非遗文化进校园已形成规模:滨江小学请竹编大师耿月新定期授课,西来桥学校常有面塑传承人黄金龙手把手教学,八桥中心小学有《九狮图》传承人传授舞狮技艺,西来桥学校舞龙队更在第十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斩获儿童组传统项目一等奖……这些校园里的传承故事,共同印证了我市非遗教育的成效,少年们用青春活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能。

如果说校园是文化传承的“沃土”,那么市集与更广阔的舞台,便是传统文化“破圈”的“窗口”。“镇超”市集的烟火气中,非遗文化传承人孙永青的河豚剪纸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红纸上跃动的小河豚灵气十足。他一边剪纸一边笑着说:“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不管是剪纸还是隔壁的泥塑,来看和买的人都特别多。”

从市集的日常互动到省级平台的专业展示,孙永青的剪纸还在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破圈”的边界。他的剪纸作品《龙腾盛世》,入选由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龙腾先瑞——2024江苏大剧院新春贺岁展”;他的视频作品《剪靓乡村》参加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中心2024年社区居民旧物改造、短视频风采展示活动,被评为“文化传承贡献者”,以新媒体形式传递本土文化魅力。

“非遗是民族文化之‘根’,扬中这五年,就是让根脉扎得更深、长得更旺。”丰裕中心小学美术老师贾碧玉的话,道破了这座城市文化传承的核心。五年来,我市以非遗传承为支点,以校园教育为纽带,以市集、展会、新媒体等多元场景为载体,构建起完善的文化传承体系。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出的不只是柿子、河豚,更是少年的成长、匠人的坚守、传统文化的新生与荣光。“十四五”期间,我市不仅构建起完善的文化传承体系,更形成了兼具影响力、文化力与成就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也让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城市文化名片。

□ 王萍 朱晏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56255823
位访问者
本年度:213713969 本月:14083955 今天:37729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