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前,我市7万余亩水稻陆续开镰收割。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得益于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个秋收,“一站式”秋收模式让收割、烘干、收储各环节衔接更丝滑,不仅让农民干着更省时省力、“腰包”更鼓了,也让秋收跑出“加速度”。
早上八点半,走进新坝镇沿江地带的一处农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又有序的丰收景象。放眼望去,五台收割机正沿着田垄穿梭作业,伴随着“嗡嗡”的机械声,成片的稻秆被收割机整齐切断,颗粒饱满的稻谷被全数吞入收割机的储粮仓中,无需人工弯腰捡拾;田埂边,一辆辆卡车井然有序地收储着收割机运来的稻谷。这一片稻田的“主人”周学久在一旁忙着指挥卡车进出,忙得脚不沾地。
“有了这些机械化的农用设备,不仅田种得轻松、种得好,收得也轻松安心。”谈笑间,周学久告诉记者,今天收割的这块田一共200余亩,水稻品种为“扬粳糯2号”,这些水稻收完就会被拉到不远处的烘干中心进行烘干。
对于如今这样的“一站式”秋收模式,老周连连点赞。周学久告诉记者,自己今年66岁,种田已经四十多年了。以前别说200亩,几亩地到了收割的时候都忙不过来。“我们家三代都是干农业,这些年深切感受到了农业发展的变化,手里的活儿越干越轻、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我只种田,我儿子会开各种机械化设备、开了一家农业公司,我孙子成立了一个农事综合服务队,现在我们三个人手里承包、托管的田块共有五六千亩。”
老周孙子周子杰在现场告诉记者,跟着爷爷、爸爸干农业,知道现在大家最愁的是“秋收环节的断档”。“秋收最怕的就是要么收割机等不来,要么收了稻子没地方晒,所以我们服务队专门做‘衔接’,我们不仅赚到服务的钱,有需求的农户也不用再操心粮食收割、晒粮等问题。”
离开收割现场后,记者跟着装满稻谷的卡车,来到了老周的儿子,乐丰农业负责人周克金的烘干中心——位于新坝镇丰乐桥村的扬中市乐丰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走进这里的烘干中心,烘干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着。刚刚从田间转运来的稻谷被陆续倒入卸粮坑,等待进入烘干环节。“我们目前烘干房的日烘干能力达300吨,机器24小时运转。”周克金介绍,今年秋收以来,企业在稻谷收购、烘干到销售方面,服务覆盖面积比往年增加了3000亩。在帮助周边农户、托管服务对象解决“收割要等”“晒粮难”“卖粮愁”等问题的同时,企业的产值也越来越可观了。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科科长朱凌说,全程机械化作业是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不仅破解了传统秋收“靠天吃饭”的难题,更实现了种粮效率、农户收益双提升。眼下7万余亩水稻高效归仓的顺畅场景,正是我市持续优化农业服务、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的体现,也为后续农业高质量发展攒足了动力。
(赵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