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记忆里的美食或许普通,却装着最真实的温暖——是亲人的手艺、亲友的陪伴、是家乡的烟火、地域的风情。在世界粮食日这天回味它们,不仅是怀念味道,更是珍惜每一份食物带来的幸福。
□ 王萍 薛嘉琪
金榆程(扬中人):
奶奶做的红糖糍粑暖到心里

“小时候最盼着过年,不是因为有新衣服穿,而是能吃到奶奶亲手做的红糖糍粑。奶奶做糍粑时会提前泡好糯米,蒸熟后放进石臼里反复捶打,直到糯米变得软糯筋道,再揪成小块裹上红糖粉。刚做好的糍粑咬一口,外皮带着点颗粒感,内里软乎乎的,红糖的甜慢慢在嘴里化开,暖到心里,现在就算在外面吃到同款,也总觉得少了点奶奶做的那个味儿。”
朱欣梅(扬中人):
妈妈做的粘肉吃不腻

“我们小时候物资没现在丰富,平时很少能吃到特别的,只有到了过年,家里才会张罗着做‘粘肉’——就是现在大家说的肉圆。妈妈做粘肉时会选肥瘦相间的猪肉,剁得细细的,再掺上淀粉、葱姜末调味,搓成圆子炸得金黄,刚炸好的粘肉外酥里嫩,能直接当零食吃,剩下的留着过年炒菜、烧汤,能吃好几天。还有糖葫芦,不管是小时候放学路上校门口的小摊,还是现在街边的水果店,看到了总会买一串,酸甜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壳,咬着嘎嘣脆,这么多年都没吃腻。”
周涛(新疆人):
牛羊肉硬菜藏着新疆人的豪爽

“在新疆长大,从小吃得最多的就是牛羊肉做的菜,像抓饭、清炖羊肉、红烧羊排,还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烤全羊,每一道都刻在我的味觉记忆里。家里做抓饭时,会先把羊肉块炒得油香四溢,再加入胡萝卜、洋葱和大米一起焖煮。煮好的抓饭油亮喷香,羊肉炖得软烂不膻,胡萝卜甜丝丝的,米饭吸满了肉香和油脂香,每次都能吃满满一大碗;清炖羊肉是另一种鲜,只放简单的盐和葱段,炖出来的汤奶白浓郁,喝一口鲜到掉眉毛,冬天喝上一碗,全身都暖和。这些美食不只是好吃,更藏着新疆人豪爽的饮食文化,家里来客或者过节,一定会做上一大桌,大家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特别有氛围感。”
陈女士(天津人):
天津美食丰富多彩有讲究

“我们天津人的饮食特别有讲究,过年的时候,饺子是绝对少不了的,不管家里多忙,除夕晚上一家人肯定要围在一起包饺子。天津的海鲜也特别丰富,像皮皮虾、螃蟹、带鱼,都是家常餐桌上的常客,做法也简单,不管是清蒸还是白灼,吃的就是那口原汁原味。天津特色美食狗不理包子的皮儿薄馅大,咬一口汤汁满满;天津麻花层次多,酥脆香甜,能当零食吃;还有炸糕,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里是甜甜的豆沙馅,趁热吃特别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