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归功党的政策好,百姓才能享小康。”新治村村民陈元凤一首自创的打油诗,道出了如今生活的惬意与满足。这场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巨变,正是我市通过高质量片区建设,为乡村按下“美颜键”、为百姓生活按下“加速键”的生动缩影。
新坝镇新治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擅于打“文化牌”,并把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片区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中,成功打造了“三江湾乡村旅游集聚区”,将分散的景点如渡江文化园、梓阳植物园、陈履生博物馆群等串联成线。
位于三茅街道的兴华村,曾因地理与资源限制、产业结构单一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掣肘而陷入发展困境。去年来,该村投入300余万元打造片区建设,成功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里大变样后,我邀请了亲朋好友来参观,他们都说我住在这里空气好、环境好,还有自留地种种蔬菜,真是惬意!”兴华村村民奚彩屏赞叹道。
据悉,兴华村通过申报实施和美乡村及片区建设项目、“一事一议”项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等,累计获得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约370万元。在产业发展方面,兴华村依托金山学院资源规划“美食一条街”,盘活2000余平方米闲置厂房增加集体收入;培育辣椒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三江湾及北部滨江片区拥有村庄18个,为了避免“千村一面”,该局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乡土文化等先天条件,实施“乡村IP”培育计划。梳理红色文化、知青精神、渡江文化等脉络,将友好村、营房村、新治村等6个村打造成江岛文化型村庄;依托鲜桃、香稻、秧草等招牌产业,将明华村、指南村、向阳村等7个村发展成特色产业型村庄;围绕竹居、荷塘等乡土元素,将立新村、红联村、兴华村等5个村培育成主题景观型村庄,实现各美其美。
(杨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