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那片地荒了好几年,现在种上花、修了步道,走进去心里都亮堂!”15日,看着眼前的花海,(高新区)三茅街道指南村村民吴跃祥的语气里满是自豪,他说,环境变好后,不仅自己住着舒服,在苏州的孙子还特意趁着国庆假期来村里打卡,“孙子拿着手机拍个不停,说在村里转悠太舒服了,空气又好,听得我腰杆都直了!”
清除杂草乱石、平整地块、铺设简易步道、搭配绿植花卉,指南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特色业态,昔日的“边角料”地块,竟在今年国庆成了“网红打卡点”,成功接住一波旅游热潮——假期总客流量突破1.5万人次,直接带动村级增收约3万元。
“不能让热度只停在节假日!”指南村党委书记田青心里早有盘算。为破解花海咖啡店非节假日客流不足的难题,村里将引进专业业内人士负责咖啡店运营,将采用“周末开放”模式,每周五晚上至周日对外开放,既契合市民周末休闲的时间需求,也降低非客流高峰时段的运营成本。除了咖啡、茶饮,店内还将提供简餐服务。“以后周末不用跑远,就能在村里喝到好咖啡,上班族周五晚上也能来放松,避开市区喧嚣。”田青希望,通过错峰开放、场景营造,让咖啡店在非节假日也能吸引稳定客流,成为乡村消费的“新支点”。
在乡村振兴的布局中,指南村不仅限于短期的旅游热度,更着眼于花海经济的长效打造。近期,村里从外地引进优质金针花种苗,计划沿河道及村内空闲地种植近40亩,既扮靓乡村,又为村民开辟增收新路径。
“这些金针花不仅是‘景观花’,还是‘致富花’。”田青介绍,春季金针花盛开时,40亩花海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点,与咖啡店形成联动;秋季收获后,将组织村民统一采收,通过“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对接本地商超、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同时探索金针花干制、包装等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既能靠景观吸引游客,又能靠产业增加收入,让‘花海经济’真正成为带动村民长期增收的支柱。”
“越来越有‘网红村’的样子了,不仅村里集体增收,我们老百姓也能沾光。”蔡卫东凑过来补充道,他已经跟村里报名,等金针花田种起来,就去帮忙。他身旁的村民也高兴地说:“到时候采收能拿工钱,要是村里搞深加工,我还想学着包装呢。就盼着来打卡的人越来越多,咱们村的日子能像这花海一样,越来越红火!”
□ 青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