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摄影作品展开幕 下一条:我市举行烈士纪念日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扬中的烟火气
  2025-09-30

  

凡有饮食处,皆有人间烟火味道。烟火,是生活的代名词,是情愫的象征和凝结物,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一份本真记忆。长江经年累月冲积形成的扬中岛,水草丰满、物产繁盛,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街角巷尾炊烟袅袅,煎炒烹炸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小贩们支起摊位,吆喝声此起彼伏,三五成群的街坊围坐,大快朵颐。这充满人间温情的场景,正是“烟火气”的真实写照。“烟火气”不仅仅是食物的香味,更是生活的智慧、城市的性格与情感的纽带。

天才蒙蒙亮,江上的雾气还没散尽,街巷里便已蠢蠢欲动了。最热闹的,自然是那些早点铺子。扬中人是吃粥的命,一家卖粯子粥的,锅里是赭红色的粥汤,咕嘟地冒着泡,那股子朴素的、带着些微焦香的粮食气味,便热蓬蓬地弥漫开来。旁边桌上码着刚出锅的“甲嘞烧饼”,烧饼外面“黄辣咕咕”,里面松软多孔。路边摊前的小桌旁常常围坐着邻里乡亲,嘬一口粯子粥,搭上“甲嘞烧饼”,再配一点胡椒酱或鱼冻,一边品尝美食,一边闲话家常,柴米油盐的分享中,延续着世代相传的人情味。

日头渐渐爬高,那烟火气便仿佛被阳光晒得淡了些,扬中的生活节奏很慢,晌午时刻更显一份惬意与悠闲。你若在老街上走,街上行人稀稀落落,不紧不慢。没走几步,街巷拐角人家烧河豚的香气猛地在鼻腔中散开。烧河豚,是扬中人家待客的至高礼遇。扬中人评价一条河豚烧得好不好,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标准,就是汤汁“滴嘴不滴嘴”,要能让嘴唇“粘起来”。烧河豚汤汁浓郁,胶质丰盈,鱼肉一抿即化,咸鲜中带着微甜,人们守着砂锅听咕嘟声响,乳白汤汁渐浓时,香气能飘遍半条街巷。烧河豚的那一撮“烟火气”早已融入扬中独特的气质之中,铭刻在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里。

老一辈的扬中人有吃晚茶的习惯。三四点的晚茶,不晚也无茶。最令人难忘的,是添着各种生菜、扁豆、番瓜干、秧草、蚕豆熬煮出的“厚嘟嘟”的菜粥。经过柴火烧,铁锅煮,凉过后就变得更粘稠,更咸香,尤其贴着锅边的那一圈,略带些焦味儿的“锅裉”,吃起来酥脆又有滋味。现在别说城区,农村有大灶的屋子也越来越难见,但那一圈的烟火气味,散之不尽,挥之不去。

待到夕阳西下,将半江水面都染成了暖橙色,一日里最浓郁、最慷慨的烟火气,便轰轰烈烈地登场了。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响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道红烧羊肉,葱姜下锅,浓油赤酱,一烫抵三鲜,扬中的红烧羊肉吃的就是一个烫嘴。相较于别地的涮,扬中的红烧配合加糖的甜口更具特色,盛一勺粘稠的汤汁,浇在米饭上,就着本地的大蒜叶子,嚼一口羊肉,日子在砧板与灶台间氤氲成暖。

路灯渐次亮起,光线是昏黄的,那些小吃摊也出来了,一张小桌,几把矮凳,便围起一个小小的、温暖的世界。早二十年的扬中是没有夜市的,只有老街上零星几辆小三轮,飘散的烟气、炽热的炭火,热气朦胧中点上几串炸串,涮上老板自制的酱,是记忆里忘不掉的味道。现在每到晚上,工会路大排档、滨江路步行街,走几步就能与夜市来个偶遇。一摊一桌、一买一卖间,凑出了最鲜活的夜。有烟火气的地方,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是这座城市最生动活泼的模样。

烟火气从来不是烟、火、味的无序组合,而是杂糅着油烟香气、独一无二的城市温度。在每一个寻常黄昏的灶火里,一碗一筷皆是故事,一街一巷尽是生活。这烟火气,随着江风飘散,又循着记忆归来,那沉在碗底的鲜,那绕在舌尖的暖,都承载着扬中人的记忆与情感。三餐四季,扬中的味道都在市井,对于远方的故人,总能在一嘬、一抿、一嚼中咂摸出乡愁。

□ 玖青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1838905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8462071 本月:2302083 今天:23683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