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金秋时节,走进新坝镇立新村,翠绿菜田漾着生机,田间地头满是农户忙碌身影,观光步道上不时有游客驻足,这幅活力满满的乡村画卷,恰是立新村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
“我们村的韭菜,是江苏大学师生餐桌上的‘定心菜’!”聊起村里的特色产业,立新村党委副书记胡美华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近年来,立新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育出的韭菜鲜嫩多汁、品质上乘,经过层层筛选,成功与江苏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该校专属的“特供蔬菜”。
“每到韭菜盛产期,我们一周就能供应1000斤,早上采摘、立即配送,确保师生吃到最新鲜的食材。”胡美华说,这份稳定的“订单农业”不仅解决了韭菜销路,更让“立新农产品”的口碑在高校圈子里逐步打响。而在保障“菜篮子”之外,立新村也在“粮袋子”上做足文章,将村里743亩土地流转给粮食集团规模种植优质水稻,同步打造本土品牌“立新香米”,由村集体统一包装、推广和销售,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立新村的高效农业园一直是其乡村产业多元化的“主力军”。园里种植的小番茄、水果玉米刚下市,但提及这两种“明星作物”,胡美华依旧兴致勃勃:“这两种作物不仅供给大全等本地企业做员工福利,还开发了亲子采摘项目。”成熟季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摘番茄、掰玉米,田间地头满是欢声笑语,既让孩子们体验了农耕乐趣,也为村里多添了一笔收入。”从“单一种植”到“企业供应+休闲采摘”的转变,让高效农业园的效益翻了番,也让农业不再局限于“春种秋收”的传统模式。
多元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农业模式焕新,更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截至今年8月,立新村经营性收入已突破90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不仅富了村,更惠及于民。目前村内提供固定岗位9个,长期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在农忙时节,还灵活设立采摘、分拣、包装等小时工岗位,为村民打开了“家门口就业”的通道。
如今的立新村,已不再满足于“种好田、收好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之路。村里精心梳理资源,把高效农业园、润福家庭农场、云标果园、肖家农场、梓阳园、蒲草 氵 窅 等景点串联成线,打造出集观光、体验、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路线,重点发展研学游和耕读教育。“我们想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农耕文化的魅力。”胡美华介绍,目前,立新村已成为江苏大学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成功接待了20批学生前来体验农事、学习农耕文化。
“今年秋季,我们还将迎来部分中小学的研学团队,让孩子们在田野课堂中感受土地的力量、收获的喜悦。”胡美华说道。
(奚嘉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