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发局就是我们企业的‘娘家人’!从智能工厂启动规划时,就帮我们对接政策,到后来成功创成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建成智能车间,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精准指导。”近日,大航有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奕谈起企业智能化转型之路,对市经发局的服务满是认可。
这一企业的转型实践,正是市经发局以精准服务护航“智造岛城”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市经发局在产业升级、智改数转、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扬中智造”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为扬中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增势赋能。
在产业能级提升上,市经发局全面对接国家、省、市相关规划编制要求,结合扬中产业实际谋划发展方向,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同时紧盯智能电气、新能源、临港、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通过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持续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今年1~8月份,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07.95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工程电气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43.26亿元,增长7.43%;船舶行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9.02亿元,增长23.28%;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4.74亿元,增长10.98%。各产业呈现稳中有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此外,该局还将重大项目作为“智造岛城”建设的核心引擎,建立“全生命周期”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1~8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82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82.33亿元,同比增长8.48%,为产业发展筑牢项目支撑。
企业活力的持续增强,是“智造岛城”建设的重要动力。市经发局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不断完善规上工业企业、优质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坚定不移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已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6家,创成创新型企业(含复核)123家,指导2家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认定,2家企业获批国家重点“小巨人”资金项目。在智改数转方面,该局持续引导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累计为442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目前全市已创成国家级5G工厂3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171家企业获评省星级上云企业(含9家五星级、19家四星级)。同时围绕重点行业用能环节开展节能诊断,积极培育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新能源项目524MW,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19家,实现“智造”与“绿色”协同发展。
创新要素的汇集,则为“智造岛城”注入了核心动能。市经发局围绕“4+X”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国家、省、市三级企业创新载体,推动大全集团牵头成立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联盟,指导多家企业技术产品获评省“新技术新产品”。今年以来,16家企业获批镇江市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的平台入选江苏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库,全市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创新平台矩阵持续完善。在人才引育上,该局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计划,今年推荐多人申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助力大全集团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为产业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安心经营、聚力创新的保障。市经发局加大国家、省级各类惠企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积极推行重大项目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全流程帮办代办,创新实施“潮汐窗口”机制,拓宽“多评合一”“联合验收”“并联审、容缺办”“拿地即开工”等应用场景,着力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信用城市建设方面,今年我市信用城市最佳排名位居全国第24位、全省第3位,是镇江辖区内唯一进入全国前30名的板块,为“智造岛城”建设营造了优质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经发局已推动全市工业转型、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下一步,该局将聚焦“智造岛城”建设目标,以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引,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与模式创新,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再攀新高,培育未来产业,通过持续深化政企协同,为扬中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智造”动能。
(薛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