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燃动青春 一“蹴”即发 下一条:吾悦广场周边添生态停车场
中国农民丰收节 乡村振兴的兴奋点
  2025-09-23

  

乡村治理典型

 

 

人心齐  村庄美

联盟村“初心议事”磨出民生实效

 

金秋傍晚的新坝镇联盟村,蔚来休闲健身广场上满是热闹劲儿:老人踩着健身器材唠家常,孩子追着晚风跑,路灯把笑声拉得老远。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儿还是另一番模样——4户村民的菜地挤在这儿,杂草几乎没过膝盖,路过的人都得绕着走。

而这番变化,正藏在联盟村初心议事的巧思里。当初村委会想整治这块地,几次和村民沟通都没谈拢,最后是初心议事会的老党员、老干部上门,没讲什么大道理,就坐在门前聊家门口清爽点多好”“娃们也能有个玩的地方,用乡里乡亲的情分解开了村民的心结。4 户人家主动清了菜地,村里牵头建起健身广场,昔日的乱地块成了如今人人爱来的好地方

而这样带着巧劲的治理,在联盟村从不是偶然。为了把治理的根扎到农户家门口,村两委把21个村民小组划成2个大网格、5个党小组,党小组的活动点直接设到热心村民的家里。此外,村里85名党员也每人包联1015户,许多以前干部跑断腿的事,现在党员上门唠唠嗑就办了大半。

就连垃圾桶放哪儿这样的小事,联盟村也用商量着来的办法。天后宫路以前总因垃圾桶吵架,微网格的议事会干脆把会开在路边,让村民围着空地提想法。最后定了就近放、门前管的法子,家家户户都认,从此这条路再也没乱过。

这些年,靠着初心议事的理念和实打实的治理举措,联盟村解决了不少民生事:卡了8年的联盟路,议事会上门磨了5个月,终于扫清拆迁障碍;村民在群里说雨水箅堵了,第二天村干部、党员就带着志愿者,一天清完 150多个……145件民生实事落地,近60起矛盾化解,靠的都是群众提、大家议、一起干

丰收不只是稻穗满仓,更是人心齐、村庄美。看着村里的变化,联盟村党委书记王斌说,下一步村里要把德治、自治、法治拧得更紧,让初心议事结出更多甜果子。

奚嘉哲

 

农产品典型

特色农产助增收  校企合作结硕果

明华村瓜果飘香庆丰收

 

金秋九月,正是瓜果飘香的好时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三茅街道明华村的利源家庭采摘农场,藤蔓间垂落的葡萄串格外惹眼,清甜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新品种浪漫红颜,最近一段时间卖得特别好。葡萄架下,果农顾丛丛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葡萄,一边说道:一串都有3~4斤,目前市场售价每斤18元,仅这一个品种就能为我们增加收益3万多元。

顾丛丛一家从家乡徐州到扬中从事农业种植,至今已有近10年。如今农场共种植有葡萄50余亩、草莓8亩。其中葡萄包含阳光玫瑰、浪漫红颜、夏黑、巨峰等七八个品种,亩产量可达3000~4000斤。

除了葡萄和草莓,每到水蜜桃成熟的季节,明华村的百亩桃园内也是热闹非凡。

据了解,百亩桃园是明华村党委与该村西二组农户共同谋划开发的民心项目。园区拥有水蜜桃种植示范基地108亩,先后从无锡阳山引进了日川白凤、柳条白凤、中湖景、晚湖景等早、中、晚熟优质水蜜桃10000余株。

除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果园还与无锡阳山水蜜桃基地结成联盟,建立了稳固的订购关系。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果园和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科学试验。

如今,百亩桃园早已不再是单一的种桃基地,而是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让桃经济的链条越拉越长。桃园负责人崔德永表示,现在村里,春季有桃花观赏吸引游客,夏季到秋季有鲜桃采摘带动人气,甚至还衍生出桃园研学、农家体验等配套服务。

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强农富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三茅街道明华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形成了春有番茄、夏有水蜜桃、秋有葡萄、冬有草莓、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产业发展格局。

徐岚

 

发展模式典型

把“他乡客”变“自家人”

兴城村以集体智慧深耕“蓝领经济”

 

近日,走进经开区兴城村,蓝领公寓拎包就能入住,美食街区香气扑鼻,职工书吧、菜鸟驿站、健身房里人来人往……这幅充满活力的乡村画卷,正是兴城村两委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突破口,深耕蓝领经济,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兴城村地处交通要道,却曾因征地拆迁后可利用资源有限,面临集体经济发展瓶颈——2013年建成的村综合服务大楼,仅一楼出租,二楼至顶楼长期闲置。转机始于长城汽车蜂巢易创产业园、爱仕惟等重大项目的落户。村两委敏锐捕捉到园区企业外来职工住宿、餐饮等需求缺口,将5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打造成可容纳600名职工的蓝领公寓20211月正式投用。

怎样让他乡客自家人,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对于以“90”“00为主的新生代蓝领人群而言,生活不仅仅是一张便宜干净的床铺,更是回后的一份放松和治愈。

对此,兴城村两委乘势而上,陆续投资80万元完善配套,建成24小时便利店、饭店、健身广场等设施,形成综合服务体。此后,兴城村复制成功经验,2023年投资50万元在公寓后侧闲置土地建成含19个集装箱商铺的美食街区,引进菜鸟驿站,2024年初完成450平方米老村委会厂房改造出租……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稳定收入近50万元。

蓝领公寓不断提升着入住职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也帮助区域内企业留住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但兴城村并未止步于资产盘活,而更着力于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2024年,联合市人社局在蓝领公寓副楼建成全市首家技能人才之家;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建职工反诈基地,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与爱仕惟企业合作建标准化车棚及充电设施,解决职工停车和充电需求。

杨蝶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1873306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8843889 本月:2683901 今天:61865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