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图书阅览场所发现,公共阅读氛围向好,但儿童区图书受损情况较为严重,涂鸦、折页、撕角等情况时有发生。而要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文明阅读习惯,保障公共阅读资源长久可持续共享,家长的教育引导是核心关键。
图书是孩子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伙伴,爱护图书更是文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课。孩子在公共图书上涂鸦,不仅会破坏图书完整性、造成公共资源浪费,还会直接损害其他小读者平等享受阅读的合法权益。
然而,公共阅读空间的规则遵守,是需要“大朋友”做好示范、带好“小朋友”。面对孩子的不文明阅读行为,不少家长总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选择忽视,却忘了“不懂事”恰恰是需要家长及时介入、做好引导教育的信号。
观察图书阅览场所不难发现,其他区域的图书能长期保持完好,源于成年人素养高、自觉守规;但儿童区乱涂乱画频发,大多是家长没尽到教育责任,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阅览区后,就自顾刷手机“放养”,看似给了孩子自由,实则错失了教孩子守规则的机会。
其实,家长引导孩子守规则并不困难:带孩子进阅读区前,提前讲清“爱护图书、保持安静”的要求;陪伴时放下手机多关注,发现孩子有涂鸦、撕书倾向及时制止,用“这本书还要给其他小朋友看”的通俗话语讲道理,帮孩子建立公共资源保护意识。
童书的插画或许会随时间褪色,但文明的种子能在引导中生根。家长只有用细心与耐心,教会孩子爱护公共图书,做好文明引路人,才能守护好公共阅读空间的美好,让每本图书传递知识与善意,让书香里的文明之光更亮。
□ 朱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