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交通安全进社区 情暖银龄护平安
从办公桌到万亩田野
85后“新农人”刘涛的跨界兴农路
  2025-09-15

  

从坐在办公室里和文件打交道的行政人员,到每日扎在田间地头、与泥土为伴的 “新农人”,9年多的时间,85后刘涛完成了个人的跨界成长,雷公岛这片昔日无人问津的沙岛也在他的手中蜕变成了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一幅“春有时令鲜蔬、夏有麦浪翻金、秋有果挂枝头、冬有藏鲜囤粮” 的立体田园画卷在这里轮番铺展,也唱响了一曲现代农业发展的“振兴欢歌”。

早上6点,江边还氤氲着水汽,刘涛已前往田间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在一处高标准农田里,他弯腰仔细查看着当前水稻的长势;不远处,几台无人植保机在田垄上空灵活穿梭,精准地开展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另一边的稻鸭共作田块里,一只只雏鸭在稻丛间嬉水觅食,好不热闹。看着眼前这幅动静相宜的晨耕图,刘涛笑着告诉记者:“目前田间水稻长势良好,按照这个势头,又是个丰收年没跑了。现在岛上跟以前真的大不一样了,是真正的鱼米之地。”

2016年,刘涛从原先的行政管理岗离职加入到了雷公岛农业生产团队中,成了一名头戴草帽腿裹泥的“新农人”。刚刚上岛时的种种刘涛至今都还记得:“岛上最初是没有通水通电的,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沙地上还长满了荒草,加上我此前从未接触过农业生产,刚来的那段日子真的很煎熬,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性格是天生不服输的,我想无非是多学、多练、多问,只要我努力付出,这片土地肯定是不会亏待我的。”

就这样,刘涛带着钻研的劲头扎进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去。他跟着农技专家学土壤改良、作物育种,跟着老师傅干耕地、播种这些基础农活,他还主动摸索灌溉时机、病虫害防治方法,甚至试验适合沙地的肥料配方,一点点积累经验。靠着这份“学中干、干中学”的韧劲,他从连农具都拿不稳的“新手”,成长为了能独立解决田间问题的“行家里手”。

岛上的农户们经常打趣地说:“雷公岛上的鱼长得都比刘涛白。”而这里的一切也在四季更替中跟着他一起变化着——“南粳46”“宁香粳9号”等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相继扎根沙地;“紫云英+水稻”轮作休耕、稻鸭共作模式,以及生物诱虫、农药减量化、自动化粮食仓储等技术落地田间,让曾经贫瘠的沙地渐渐变得肥沃,稻田亩产量比原先提高12%;岛上小麦成了新坝地区的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这里也成为了周边农户学习种植技术的“田间课堂”。

农业品质的提升也让雷公岛的“生态招牌”越擦越亮:2021年,在刘涛的推动下,岛上种植的“雷公咀”牌大米再次成功获评绿色食品A级产品;2022年,“锦绣黄桃”“香梨”“河蟹”又新增3件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志,特色农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技术创新上,这些年来刘涛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开展农业创新,为所在公司申报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这些凝结着田间智慧的成果,成了雷公岛发展现代农业的“硬支撑”。

今年8月,刘涛凭借多年的深耕与成就,成功入选镇江市第二批卓越“新农人”。站在新起点上,他眼神坚定地说:“从握笔头到握锄头,我一点都不后悔。我的目标就是把这里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区,让雷公岛上的农产品能够成为代表扬中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舞台,被更多人知晓、认可。”

□ 赵紫妍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1077434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0207542 本月:3767713 今天:76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