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跟着村里做菜饼,既能照顾家,还能赚点外快!”日前,八桥镇红旗村村民施月萍一边熟练地揉面,一边笑着说。短短半个月,这个靠着挖掘历史记忆推出特色菜饼的村子,逐渐让村民的日子“火”了起来。
红旗村东南方向的铁匠港口,是解放扬中的渡江首登地。今年7月,村两委班子在走访时发现,村里不少劳动力赋闲在家,部分土地也处于闲置状态。“能不能把铁匠港口的故事和村民生活结合起来,做一些创新呢?”村党委书记刘美红的想法,成了破局的关键。
经过多次讨论,村里决定以铁匠港抗战历史为背景,推出“忆苦思甜之铁匠港菜饼”——菜饼馅料选用村民闲置地里种植的苋菜、青菜等作物,统一收购并加工成菜干,制作过程保持最纯真、最基本的工艺,采用无油未发酵(死面)的方式。说干就干,村里成立了“菜饼加工小组”,组织所有村干部参加制作培训,还在村委会门口支起了“早餐摊”。8月13日,第一波预订的特色菜饼“新鲜出炉”。
“菜饼搭配粯子粥,呱呱叫!”“味道是挺纯真的,再买上几个带给老伴尝尝。”“我们红旗村两委班子真是脑子活,思路开!怎么想得到这种创意的,点赞!”……菜饼推出后,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村民尝鲜购买,村域附近的企业家也纷纷下单支持。
“从8月中旬我们推出开始,已经做了将近3000个饼了。目前只请了两位阿姨帮忙,现在看这架势,估计要增派人手啦。”刘美红眼里浸满喜悦。目前,村里通过“快团团”开展线上订购,每周二、周五统一定做,“放冰箱冷冻可保存两个月,再吃的时候平底锅用油煎一下,香喷喷的。”刘美红一边打包菜饼一边关照购买的村民。
普通菜饼变成了“增收利器”,闲置资源化作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小小的菜饼虽然增收“微薄”,但积少成多。接下来,红旗村还在积极探索“订单化”农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帮助村集体走出了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杨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