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下午,一场围绕工程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头脑风暴”热烈展开。九家来自工程电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民营企业代表与经发局、科技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没有冗长的流程铺垫,企业家们直奔主题,围绕产业痛点、创新方向、市场机遇,打开了话匣子。
困局:
同质化竞争下生存的危机
“行业内卷”“利润压缩”是这场座谈会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当前工程电气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低价内卷现象突出,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固守传统赛道已难以为继。” 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道华的一番话不仅点透行业共性难题,也戳中了在场不少企业家的共鸣。
谈及发展方向,陈道华也分享了企业转型创新的实践成果:“我们未局限于传统仪表制造,而是提前布局氢能源、半导体开发领域,目前相关产品已投入市场,产品订单和市场认可度稳步提升,通过创新转型为企业开辟了新发展路径。” 这番分享既点出行业困境,也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现场不少企业代表认真记录,不时点头认可。
破局:
技术出海双轮驱动
中游企业代表的发言中,中电电气(江苏)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陆瀚的分享,将焦点引向“出海破局”这一关键方向。“当前全球电力基建加速推进,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持续释放,这是巨大的行业机遇。” 陆瀚表示,今年以来,中电电气的海外项目占比已达45%,能抓住这一机遇,“借船出海”是核心策略。
他进一步解释,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跨国承包商及海外代理商深度合作,快速突破市场准入壁垒,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但他也强调,“借船”的同时必须“练好内功”。“要根据不同国家的电力标准优化产品设计,组建专业团队保障售后响应效率,只有产品适配、服务到位,才能在海外市场行稳致远。”陆瀚说道。
支点:
政企协同创新生态
“企业转型创新与出海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保障。”江苏海纬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健从政企协同角度提出诉求。他希望政府能出台更精准的扶持政策,一方面搭建常态化产学研对接平台,帮助企业链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让企业能集中精力投入研发创新与市场拓展。
现场,企业家们的发言没有套话,句句都是实在需求,部门负责人也听得认真,并现场记录“任务清单”。这场没有客套的交流,让企业间找到了合作共鸣,也让政企间达成了发展共识,更让扬中工程电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愈发清晰。
□ 奚嘉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