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历经三个多月的精心改造,城区文化小区公厕与明珠广场公厕焕然一新,于8月底正式重新启用。这两处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空间,通过功能优化、智慧赋能与管理提升,实现了从“能如厕”到“好如厕”的跨越,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暖心驿站”。
本次改造并非简单的翻新,而是针对群众高频诉求进行的系统性升级。两处公厕根据不同使用场景精准施策:文化小区公厕毗邻学校,预计开学后将迎来如厕高峰。通过重新规划厕位、适度压缩男厕空间、增加女厕厕位,有效缓解“女性排队、男性闲置”的难题;明珠广场公厕周边老年人活动频繁,改造特别在外墙加装牢固扶手,消除老年人上下台阶的安全隐患,让日常使用更安心。
两处公厕均增设第三卫生间,配备婴儿护理台、儿童坐便器及老年人安全扶手,充分满足带娃家庭与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整合出入口并设置于主干道旁,配以清晰标识,既方便市民识别和使用,也便于管理员统一监管,提升日常维护效率。
智慧元素的融入,进一步破解了“找厕难、用厕烦”的痛点。改造后的文化小区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两处都已完成高德、百度等电子地图信息更新,市民通过手机即可实时查询位置与开放状态,避免“白跑一趟”。内部新安装的智能除臭系统可自动感应并净化异味。
小公厕,大民生。两处公厕的改造升级,不仅是城市公共设施优化的具体体现,更是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的一次生动实践。市城管局环管中心表示,今后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持续推进城区公厕建设与服务水平提升,致力让公厕成为便捷、舒适、温暖的“城市服务点”,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温情与动力。
(冷旭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