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临港装备制造作为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在市场需求回暖、技术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多重利好下,我市船舶产业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上半年,全市船舶行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3.44亿元、增长22.76%,链上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7月以来,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船坞上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加紧赶制多艘82000载重吨的新型散货船。该船型主机达国际最新排放标准和能效标准,采用“碳捕集”技术手段,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受到海外客户青睐。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企业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10%,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目前在手订单排至2029年二季度。
在全球造船需求日益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转变的大背景下,新韩通凭借自身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顺应市场潮流,在高附加值的造船赛道上崭露头角。今年,新韩通在抓好集装箱船、散货船建造的同时,还拓展多元化船舶市场——推动VLCC油轮生产制造。
“目前已经开工的是后续的32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预计上(船)台时间是在今年9月份,2025年年底进行出坞,明年6月份开始交船。”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锡山介绍。在超大型油轮领域的突破,不仅代表着国际船东对新韩通技术能力、质量控制以及项目交付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其不再局限于传统散货船强厂的定位,而是朝着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在全球船舶市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在我市另一家船舶制造行业龙头——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也传来好消息。7月,该公司的“DJZG/110深远海高精度多功能旋转式打桩船”成功入选今年江苏省“三首两新”认定技术产品,是继2023年、2024年连续2个新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级首台套”产品后,又一产品技术创新性和市场价值的官方认可。
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成为全球行业标杆,大津重工乘势而上,今年投入上千万元进行设备更新和生产线改造和研发。目前已形成海工平台和工程类船舶、商船、公务船三大主线产品,获得专利超百项,核心技术覆盖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全领域。上半年,大津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7.3%。截至目前,大津重工海外业务订单占比已突破80%。
眼下,我市船舶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以创新为驱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杨蝶飞) |